- +1
又一新冠疫苗將進行臨床試驗,產業化基地落戶北京大興

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在奠基儀式上發言。胡丹萍攝
12月27日,國內首個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項目產業化基地建設奠基儀式在北京大興舉行。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奠基儀式上獲悉,該基地將來要生產的新冠疫苗是由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周東明教授團隊合作研發的新冠腺病毒疫苗,該疫苗即將申請國內外的臨床試驗,預計明年由云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大興建設的生產基地進行大規模生產。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我國就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即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
“我們所做的是以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的疫苗。”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介紹,黑猩猩腺病毒載體,在安全性、免疫原性、大規模生產、運輸和儲藏等方面有很多的優勢。
今年5月份,經過全力攻關,張林琦團隊與周東明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疫苗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張林琦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與人腺病毒載體相比,黑猩猩腺病毒載體具有在人群中預存免疫少的優勢。由于腺病毒載體疫苗可以刺激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并具有較好的免疫持久性,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制中體現了巨大的優勢。
至今為止全球已有多個腺病毒疫苗進入臨床階段,其中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AZD1222)使用的就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柳葉刀》發表的關于牛津新冠疫苗試驗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該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迄今為止,牛津疫苗組未報告任何住院、重癥或死亡病例,同時該疫苗可在70%的病例中預防癥狀性疾病。
“目前,我們的疫苗在動物身上沒有看到副作用。”張林琦介紹,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使用的腺病毒載體來自于黑猩猩稀有血清,主要原因是人體內一般不存在針對黑猩猩型腺病毒的預存中和抗體,以這種病毒做載體的疫苗,最大的好處是接種后的不良反應小,在免疫劑量上有不少優勢。
“驗證疫苗有效性的三期臨床試驗需要去國外大流行區做。”張林琦對澎湃新聞表示,預計12月底將申報開展國內外臨床試驗,與國內研發的幾個其他路線的新冠疫苗一樣,該疫苗研發也面臨國內沒有患者參與三期臨床試驗的情況。
張林琦介紹,從新冠病毒長期流行的趨勢看,第一棒的新冠疫苗研發成果已經出來了,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長期的保護性還需要繼續觀察。
作為第二棒緊跟者,張林琦團隊更加著力在疫苗的綜合能力,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保護周期、規模化、可及性等方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