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一個角色,他被雷佳音正面碾壓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Sir前兩天逛豆瓣,被熱門片單里一個陌生名字吸引注意。
啥片,沒聽過啊?
點開后更好奇。
國產片,演員不出名,導演不認識,關鍵這評分……6.2?
Sir嗅到一絲詭異。
于是仔細閱讀豆瓣簡介和海報宣傳。
果然,有“背景”——
中國飛俠

一部網大,看點確實不少。
看形象,拍的是我們國家目前最大的“頂流群體”,外賣員。
再看右上角兩行大字,“扶持項目”。
當然,Sir不反感這樣的背景。
相反,在官方扶持下,網大市場能出現這樣小成本現實題材,聚焦底層的作品。
某程度上甚至領先了院線電影。
尤其還拿到及格以上評分(別說網大,院線今年都不多)。
所以Sir第一時間去看完片子。
客觀說,優缺點都有。
優點在態度,展現出一個行業的進步與誠意。
但Sir更擔心它的缺點。
因為這不僅是一部作品的缺點。
——它離我們,很近很近。
01
作為網大,它對外賣員的刻畫不說戳進真實。
確實做到接地氣。
首先,電影塑造了一個我們身邊看得見的外賣小哥。
主角李安全,資深北漂。
做過消防員,當過保安,開過大貨車,干過飯店,如今在北京送外賣。
陪著他的,還有做保姆的妻子,以及上幼兒園的女兒。
一家三口,蝸居月租兩千的舊四合院。

窮是窮,但不算沒希望。
李安全拼命攢錢,養育下一代,渴望扎根北京的夢。
他送外賣是“專業級”的。
片中有一段獨白:
每天至少送完六十單
每單不能超過十分鐘
要熟悉轄區內的每一個客戶每一棟樓
知道哪里上廁所不用排隊
哪個商戶需要等餐
每個紅綠燈是多少秒
不是說說而已。
餐廳等餐時間,他必須迅速解決午餐;
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必須在等紅綠燈的幾十秒,把包子塞進嘴里。

不斷飛馳同時,還要隨時注意電動車電量,計算好回站點換電池的時間。
萬一半路沒電,得,又是一單超時。
盡管事無巨細,他每天還是要面對各種意外。
比如,高峰時期的高層單。
好不容易最后一個擠進電梯?
超重,你又第一個被趕下來。
想都不用想,直接沖向樓梯間,再不跑來不及了,這單只剩三分鐘。

這些細節,都是我們每天點外賣能看到的外賣員寫照。
更難得的是那些“看不到的”。
有敬業的外賣員,就有偷懶的。
李安全的同事。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沒那么忙了,去找當服務員的女朋友約個會。
約會嘛,那不能空著手,可好吃的又買不起。
咋辦?
“借”。
剛下單的小龍蝦,從里面拿幾只,跟女友分著吃,吃完再把包裝蓋上。
你以為有錢人都和咱倆一樣
吃蝦就這么一只一只數著吃

這同事不僅瞄著幾只小龍蝦,還瞄著每個月的業績獎金。
月底,李安全如常送外賣。
送到樓下,突然閃出一道“黃色閃電”——
直接把外賣搶了。
然后飛奔而去,李安全愣是追了幾條街沒追上。
偷個外賣,還這么玩命?
再看服裝,明明都是送外賣的,還一家公司,為啥要偷?

鏡頭一切,答案隱隱揭曉。
第二天站點宣布績效評分,李安全以兩分惜敗,無緣本月最佳員工。
哪兩分?
外賣被偷扣的兩分。
自己人下手,為的就是每月最佳員工的獎金。
兩千。

除了站點內自己人勾心斗角,還有公司高層的壓迫。
李安全在站點老鄉的推薦下,到總部面試升職站長。
高層看了眼簡歷,第一句話——
“你數據不行?!?/p>
李安全反駁:
我送了三年外賣,沒發生過事故,沒逆行,沒跟客戶吵過架……
妥妥我們心目中的外賣員榜樣吧?
高層聽完,毫無表情——
“嗯,你數據不行?!?/p>
這便是Sir說的“接地氣”。
始終保持客觀的平視——
它不避諱展示底層外賣員掙扎求生時,不經意露出的卑微甚至丑態;
更直接揭露大企業為追求效率而壓榨人性的冷漠與虛偽。
可惜。
不久之后,劇情迅速“上天”。
02
李安全這么拼命送外賣,賺了多少?
三年,小兩口一共就攢了五萬。
不應該啊。
李安全哪哪都好,卻有個“壞毛病”。
說好聽的,見義勇為;
說不好聽,愛管閑事。
走街竄巷的外賣員,操著一份梁山好漢的心。
同事路上被撞,他該出手時就出手。

路遇小兩口打架,他不管青紅皂白,上去就當起家庭調解員。

熱心嘛,也沒啥。
就是錢不經賠——
打架傷了人,賠;勸架刮了人家車,賠;做好事耽誤送餐,超時又賠……
攢了五萬,賠出去四萬。
果然,妻子崩潰了,要帶孩子去南方打工。

工作中照顧他的老鄉上司也發牢騷,再耽誤事,下回開人第一個拿你開刀。

慘?
不,為了讓李安全的形象更高大,必須讓他更慘。
妻離子散,工作不順,那都小事。
編劇最后一招——
絕癥。
對,就在這時,女兒朵朵被診斷出心臟病,要立刻手術。
手術費二十萬。
妻子決定去南方打工攢錢,李安全,只能一人當兩人用。
為了省房租,帶孩子住廢棄報刊亭,住員工宿舍。
有時候要帶著孩子去送外賣。

可送外賣能湊到20萬?
編劇說,可以!
不用偷,不用搶。
不用賣腎不用賣器官。
甚至,連外賣都不用送。
就做一件事——
學!雷!鋒!

對,你絕對想不到,女兒這邊冒著生命危險在等手術費。
李安全那邊依然沒有停止“多管閑事”。
你更想不到,之前屢屢做好事碰壁的他,這次居然不倒霉了。
還剛好被趕來的記者拍下來了(嗯來得比消防員都快)。

接下來的劇情,你閉著眼睛都能猜到了——
李安全救小孩的事跡被媒體報道。
一時間,他成了“中國飛俠”,生活從走投無路,變成柳暗花明。
女兒手術費齊了。

他自己,升職加薪了。

李安全自己也成了年度榜樣人物。

一切的陰霾與苦楚。
終于被一句“好人有好報”的喟嘆,抹得一干二凈。
真的干凈了嗎?
《中國飛俠》最讓人可惜之處便在于——
它用鏡頭照進現實中被隱瞞的真實。
卻也濫用了這種真實。
03
三個月前,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文章爆紅網絡。
文章無數細節讓我們看到,一名外賣員面對龐大困局時的無奈。
如今呢?
《中國飛俠》充當著一名“裱糊匠”。
它把外賣員的遭遇,包裝在一個“活雷鋒”的故事里。
實際上把他們困在了另一個“系統”。
這個系統不像算法般冷血。
它更具誘惑性。
這個系統一旦運轉起來,同樣無法停止。
因為為它提供動力的,是一頂叫做“自尊”的帽子。
電影里有這樣一段戲。
李安全住在廢棄報刊亭,大晚上,有人會在喝醉酒之后朝著報刊亭撒尿。
還會無緣無故地踢門。
一邊是出門找人理論,一邊是女兒看病還差的十多萬。
他嘆了口氣,忍了。

上去理論無非打架鬧事賠錢,引來警察說不定報刊亭會提前查封。
怎么都虧。
第一次,他交出了“自尊”。
換來什么?
什么也換不回。
這個不屬于他的報刊亭,還是被合理合法合規地被拆除。
這一刻李安全沒忍,向施工人員發泄憤怒。

他有理嗎?沒有。
可他有辦法么?也沒有。
當著女兒的面,他像個孩子一樣被人攆開,只能無能狂怒。
這一瞬間是動容的。
可當劇情急轉直下,李安全這人物就愈發變得扭曲。
這種扭曲體現在——
他從守護一個“人”的尊嚴,變成守護一群人的尊嚴。
一個細節。
當李安全聽到電視新聞,呼吁“各界保障送餐員的尊嚴”時,他第一次哭了。

對。
女兒驗出絕癥時,他沒哭;
老婆南下打工時,他沒哭;
甚至自己“做好事”把女兒的救命錢賠出去時,他也沒哭。
他哭的是,女兒的絕癥,讓他沒法繼續做外賣員中的“中國飛俠”了。
這才是電影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于李安全——
如果沒辦法守住自尊,那就去努力擁抱那更大更虛無的“尊嚴”,比如成為英雄。
于更多現實中的外賣員,它告訴你——
忍著吧,我們給不了你自尊。
但你是“中國飛俠”的一份子啊。
什么是裱糊匠?
這就是。
好,打住。
接下來說好的。
Sir印象中今年國產作品中,對外賣員最尊重的刻畫,來自抗疫劇《在一起》。
雷佳音飾演的外賣員,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動作。
疫情期間堅持工作,但他也很謹慎。
永遠戴著兩層口罩:

義務幫陌生人送藥。
送到門口,卻也躲得遠遠的,用力捂著鼻子說話。

他怕。
但這“怕”,并不影響他成為受人尊重的英雄之一。
還有一個Sir今天看到的熱搜。
鹿晗在綜藝中體驗外賣員生活,送了四單,結果?
“倒貼88塊”。
“成員深感外賣工作不易”。

Sir相信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感觸。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對一個妻離子散,在絕癥折磨下依然學雷鋒的飛俠的歌頌。
而是他們老實按照規章制度完成工作卻依然無法賺取一份尊嚴時,我們將心比心的共情。
經過這一年,難道我們還不懂嗎。
當最基本的“人”被漠視。
談何英雄。
談何尊嚴。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原標題:《同一個角色,他被雷佳音正面碾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