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互聯網存款產品紛紛下架背后:部分高風險機構在“飲鴆止渴”
山雨欲來風滿樓。
自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以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滴滴、美團、360你財富等9家平臺先后停止新增互聯網存款產品。只有玖富錢包、小贏理財等規模較小的平臺仍在出售。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是互聯網存款業務監管趨嚴的一個重要表現。數字經濟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業務也不斷向線上遷移,這也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中小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各取所需”
互聯網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尤其是吸儲壓力大的中小銀行)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互聯網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而大部分推出互聯網存款產品的商業銀行為中小銀行。
一方面,在流量經濟時代,互聯網巨頭們擁有大量流量與數據,流量變現成為重要需求。
西南財大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認為,平臺收取的費用還算可觀,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左右,關鍵銀行存款風險很低,能夠迅速地做成交規模,成交規模可以幫助其提升估值水平。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各家銀行向保險機構統一繳納保險費,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將對存款人提供最高50萬元的賠付額。
“說到底,這件事情能夠做成的根本原因是有存款保險制度,另外這些中小銀行確實吸儲的壓力很大,在屬地很難找到(客戶),成本也高,維持利潤和資產水平必須要做這個事情,所以就一拍即合,兩方各取所需。”一位互金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存款業務等出現,固然有銀行片面追求市場份額、盲目擴大存款規模等因素,但推出上述新型存款產品和業務的銀行多為中小銀行,這更多反映出中小銀行負債來源狹窄、負債成本高企的窘境。
存在風險:跨區風險、流動性風險、負債壓力、道德風險等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11月“數字金融領域監管科技探索與應用研討會”上提到,在互聯網存款產品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產品規模增長迅速、存款結構變化明顯、高風險機構入場經營、流動性依賴增強和同業融資替代效應顯現等趨勢,并帶來涉及存款營銷行為、違規宣傳存款保險保障、地方法人銀行突破地域限制展業、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面臨挑戰等問題。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互聯網存款業務存在跨區風險,監管認為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
“互聯網平臺讓這些其實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村鎮銀行、農商行實現了跨區域的吸儲,就有可能把原本集中在一個區域的風險通過互聯網釋放到各種地方。”一位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孫天琦就指出,部分高風險機構通過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有的占存款的比例已達70%。這些高風險機構自身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互聯網平臺存款占比過高進一步增加了其負債資金的不穩定性,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
陳文表示,銀行50萬存款央行兜底這種硬性宣傳下互聯網存款給與高息,會滋生銀行的道德風險,導致銀行吸存的惡性競爭,拉高實體經濟成本,為彌補高息成本支出,銀行需要抬高放貸利率,也會加大金融體系承擔的信用風險。
蘇筱芮還指出,從監管部門角度出發,互聯網存款產品還存在幾種風險:流動性風險,互聯網平臺存款的特有屬性,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存在經營合規風險,中小銀行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與異地存款人開展遠程交易,存款人的實名認證、盡職調查等均不同于線下交易,可能存在合規風險隱患;存在第三方中介風險,監管認為近兩年多家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存款產品,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
董希淼表示,在互聯網存款業務鏈條中,互聯網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起到引流、導流作用;存款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債權債務關系為存款人與銀行。在這種模式下,互聯網平臺是否涉嫌違規辦理儲蓄業務,需要金融管理部門認定。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平臺并非《儲蓄管理條例》規定的儲蓄機構,不能辦理儲蓄業務。
“通過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資金成本很高。比如說一個6%-8%收益率的產品,銀行的資金成本還是很高的,也很難在他的屬地找到相應很好的資產,增加了銀行的壓力。”上述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士認為。
據孫天琦提供的數據,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的存款均為定期,以3年、5年期為主。1年期利率最高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
下架后,對互聯網平臺與中小銀行的影響分別有多大?
目前,頭部平臺多已停止新增互聯網存款產品,盡管監管政策尚未出臺,納入監管或是趨勢。這將會對互聯網平臺和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于這些互聯網平臺而言,在流量變現的方面,算是受到了阻擊。”陳文說。
上述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士表示,互聯網存款業務利潤率水平,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他們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后,確實對于經營利潤可能會有點下降,但不是特別的致命性影響。
但他也認為,對于其他的業務曝光,流量上面還是會有折損。
上述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士稱,銀行產品因為有保障,會吸引流量進入,更多的是讓這些客群習慣了如此收益水平的資產,對平臺產生投資的黏性,慢慢培養這些客戶,最后去買一些高端的資管產品,這些產品其實是真正利潤水平高的產品。
而相比于互聯網平臺,中小銀行所受影響或更大。
“主要受影響更大的還是這些銀行,因為營收壓力、利潤水平、運營情況壓力一直都很大,斷了這些流量蠻大的渠道后還是會對經營造成一定的壓力的。”上述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士指出。
蘇筱芮也認為,互聯網存款管理趨嚴,受到沖擊最大的群體是中小銀行,因為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不及大行,對存款的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民營銀行由于缺乏網點,更加依賴線上吸儲,中小銀行的負債端將面臨挑戰。
董希淼表示,中小銀行資本實力較弱、負債受限較多,影響其信貸投放能力,不利于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小微企業。
下一步怎么辦?
董希淼指出,資本補充是增強風險抵御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支持中小銀行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支持發行新型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在境內外上市融資。
他還建議修訂現行相關辦法,為更多的中小銀行(如一些民營銀行)盡快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和通過發行金融債獲得資金來源提供便利,緩解負債來源單一等問題。同時,應進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市場化,實施差別化政策,在市場利率自律機制之下允許中小銀行采取更有彈性的存款利率浮動空間。對互聯網銀行,對其通過互聯網渠道吸收存款應給予差別化的支持。
針對監管動向,蘇筱芮則對中小銀行給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厘清業務結構,監管認為依靠互聯網平臺吸儲占比過高存在風險,機構需要厘清自身的業務結構與規模占比,放緩步伐,通過加強同業融資來逐步降低互聯網吸儲的占比。
二是評估監管指標,如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核心負債比例等重要監管指標,進行壓力測試,制定線上擠兌相關的處置預案。
三是加緊平衡收入結構,做好客戶精細化運營,需要居安思危,做好客戶留存,不能過度依賴高利率吸儲,新規已在路上,現階段重要的是預判形勢,及時調整,果斷放緩甚至終止飲鴆止渴的行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