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哪里的“皮”最好吃?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收錄于話題#風物發現:中國到底哪里最好吃19#廣州1#北京1#美食6

▲ 棕紅酥脆的燒鵝皮,你能忍住口水嗎?攝影/吳學文
-風物君語-
皮之不存,肉將無魂
在吃這件事上,各種食材的“皮”看起來十分多余,仿佛只為了包裹里面的精華而存在。菜譜說到處理蔬菜,第一步往往就是——“去皮”。
肉類更不用說了,比如,炸雞時的脆皮要被很多人扔掉;甚至在北方,牛羊肉皮都沒有機會走上餐桌,它們的終極宿命是被做成小皮鞋……

▲ 人要臉,鴨要皮。圖/上海吃貨團
每次看到這些場面,風物君都不由得大喊:“暴殄天物!皮之不存,肉能有味?”不吃皮的人,可能錯過了這個世界上最勾人心魄的美味。
不吃雞鴨鵝皮?錯過無數美好
有人不愛吃雞皮,理由通常有兩個:要么受不了滑膩的口感,要么覺得皮下脂肪太厚,不利于身材管理。
這兩個所謂缺點,在吃皮愛好者心中,卻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不同烹飪手法下,雞鴨鵝皮不止有滑膩一種選項,它可酥、可脆、可焦、可嫩、可彈、可滑……

▲ 沒有這張皮,燒雞它還香嗎?
皮下脂肪更是美味的源泉,或一口爆汁油脂充盈口中,或在炙烤時產生美拉德反應,讓人欲罷不能。甚至可以說,整個食物的靈魂就在那外面的一層皮上。
炸雞丨皮才是真靈魂
拿炸雞來說,單是雞肉本身,其實已經足夠撩人,油炸高溫下的雞肉軟嫩,撕咬開還有鮮美的肉汁和飽滿的脂肪流淌。但即便肉本身再誘人,也不過是萬分之一的滋味。沒有雞皮的炸雞,當然是不完整的,而且是吃到了肉體,沒獲得靈魂的升華。

▲ 炸雞翅,雞皮是酥皮與肉的媒介。圖/同婆婆
雞皮在腌制過程中,最先接觸到腌料,所以滋味最足。裹上炸雞粉之后,不僅給雞皮加上了一絲酥脆,保護了雞皮,沒有直接接觸滾燙的熱油,讓雞皮變酥脆的同時,又保留了軟彈的口感。大咬一口,雞肉輕松脫骨,雞皮卻難以輕松撕扯下來,雞皮跟雞肉難舍難分,輕輕一拉,會發現雞皮酥脆的外表下隱藏著膠質的彈牙感,一口下去,才是炸雞的完美境界。

▲ 雞皮,在沸油里重生。 圖/圖蟲·創意
但如果你獨愛炸雞皮,也有選擇,大多的老北京美式炸雞店,如白紙坊、新橋、永順都有單獨的炸雞皮售賣,炸好的雞皮色澤金黃,香酥脆嫩,輕輕一掰就“咯吱咯吱”地斷掉,入口酥脆,滿嘴酥香,還有油脂在口腔中游走,每一口都是毫無遺憾的好吃。
烤雞皮丨從東北吃到西南
同樣是在高溫下制作,烤雞皮則是另外一種口感。
在萬物皆可烤的東北,雞皮雖不是桌桌必點,但只要你吃上一回,就絕對終生難忘。雞皮切成小片,緊密地穿在竹簽上,上炭爐上炙烤,火候是關鍵,保證雞皮熟透是基本,真正考驗手藝的是怎么才能保證外面焦酥的同時,里面還能軟嫩彈牙,這種口感按照東北話來說,就是倆字:“哏啾”。

▲ 光看顏色就賊“哏啾”。攝影/zhangcaohuan,圖/匯圖網
這還沒完。東北烤雞皮的靈魂其實是臨上桌前,撒出的那一把白砂糖,雞皮還在滋滋冒油,白砂糖半融化在油脂中,吃進嘴,表面的焦酥、內里的彈牙,再加上白砂糖的顆粒感,其美味堪稱東北燒烤中隱藏的王者。


▲ 西南地區的烤雞翅,火辣辣的香。上圖攝影/網昆明棉傳商貿有限公司,下圖攝影/NTWZH000,圖/匯圖網
西南人的燒烤桌上也有一道烤雞皮,用辣椒腌制過的雞皮十分入味,火盆上的鐵網作為烤盤,一碟雞皮直接倒上去,半炒半煎,待到雞皮卷縮滋滋冒油,靠近火炭的部分還有焦糊的痕跡,就可以蘸料開吃。跟東北烤雞皮相比,少了些酥脆,卻多了些彈牙勁道,是另一種美。
白切雞丨難舍皮的爽脆
不同于復雜的加工手法,雞皮的大道至簡則是白切雞,雞肉經過繁瑣的燜煮流程,從鍋中撈出之后要立刻放入冰水中,經過冰鎮,雞皮會迅速收縮,能把汁水都鎖住的同時,更讓雞皮變幻出爽脆的口感,是冰火洗禮后綻放出無與倫比的美味。

▲ 去掉這層皮,白切雞將索然無味。圖/圖蟲·創意
若是再加上肉和皮之間那薄薄透明的皮凍,則更難以割舍。
烤鴨丨為的就是這張皮
而說到鴨皮,第一個提起的一定得是北京烤鴨。眼巴巴地盯著師傅把鴨皮片下來,趁著滾燙,蘸上白砂糖放入口中,油脂糖分交融,絕對值得閉眼回味幾秒。皮和肉混合著,用薄薄的面餅卷起,夾上黃瓜條、蔥絲、甜面醬,趁著脆勁兒咬一大口,瞬間就get到了烤鴨的精髓。


▲ 上圖:掛爐烤鴨的皮,圖/青年公社;下圖:燜爐烤鴨的皮,圖/吃什么情報局
南京烤鴨則是另一種風味,鴨子烤熟后,鴨肉的水分、油脂都乖乖的藏在鴨皮下。連骨帶皮斬成小塊,澆上一層厚厚的鹵汁,滋味浸入,鴨肉軟嫩,鴨皮香酥,兩者相輔相成。
燒鴨丨沒吃皮等于沒吃
廣東街頭隨處可見的燒鴨,掛在檔口最顯眼處摘下一只,“鐺鐺檔”數刀落下,皮綻開的酥脆聲下,鴨油滲入肉中,片片均勻,干凈利落。廣東燒鴨皮下脂肪薄油脂少,蘸上搭配的酸梅汁反倒多了一絲清新的滋味。

▲ 兩廣人的燒鴨,據說是烤鴨的近親。攝影/當年時光,圖/圖蟲·創意
在四川樂山,還有一中以皮著稱的甜皮鴨。經過鹵制、油炸和兩次刷糖,做出的甜皮鴨細嫩肥厚,薄脆的鴨皮油光發亮,拿起一塊,手指上都沾滿了糖液,鴨香裹著蜜糖,是脂肪與糖分的雙重暴擊。

▲ 甜皮鴨,已經走出樂山的網紅。攝影/陽光z,圖/圖蟲·創意
燒鵝丨因為皮厚,所以更香
但論油香,誰都比不過鵝。燒鵝價貴,除了勝在口感緊實和滋味清淡幽遠,更是因為燒鵝皮厚度是燒鴨的兩三倍,皮下的脂肪層也更加的明顯,即使是淋上湯汁,也能很好地保持酥脆感……


▲ 脆皮燒鵝的美妙,就在這棕紅酥脆的皮。上圖攝影/吳學文,下圖/72家房客
南方的帶皮羊肉,千金不換
周作人曾寫過一篇帶皮羊肉的食事:
“在家鄉吃羊肉都帶皮,與豬肉同,閱《癸已存稿》,卷十中有云:‘羊皮為裘,本不應入烹調。《釣磯立談》云:韓熙載使中原,中原人問江南何故不食剝皮羊,熙載曰,地產羅紈故也,乃通達之言。’因此知江南在五代時便已吃帶皮羊肉矣……”
吃羊皮這件事上,為什么會形成南北對立?

▲ 黃土高原上的羊皮筏子。圖/視覺中國
北方嚴寒,羊皮大多要用來制作皮襖、皮鞋,甚至可以做成交通工具羊皮筏,鮮有吃羊皮的情況,而江南溫暖且富足,羊皮幾乎沒有用處。
祖國最南端的海南省東山羊不膻且皮薄,滋味雖沒有西南濃郁,卻有種清淡的婉轉悠長。吃羊的罐子一般是以東山羊火鍋為主,帶著皮的羊肉下鍋,蘸上當地特有的揾碟,羊肉鮮甜,羊皮爽脆,是跟北方涮肉完全不同的體驗。

▲ 等待被涮的海南東山羊皮。攝影/GHyingxiang,圖/匯圖網
有的店還會有單獨的涮羊皮,羊皮晶瑩剔透,鮮香四溢,是比肉還好吃的滋味。
貴州黑山羊的滋味則完全不同,膻味重肉質柴,但貴州人有自己的調味方式:紅油加辣,帶皮吃起來也別具風味,比如水城羊肉粉,一定得是帶皮羊肉,湯鮮味美,皮脆肉嫩;比如羊湯火鍋,鍋底用帶皮羊肉熬煮,搭配帶皮山羊肉和羊雜,吃起來鮮辣醇厚。

▲ 貴州高原的冬天,少不了一碗羊肉粉。攝影/朱銳
江南的羊肉以山羊、湖羊(北方綿羊的改良品種)為主,山羊做白切、湖羊來紅燒,滋味不同,但都得帶著皮。蘇州藏書羊肉無論是紅燒還是做成羊糕,都酥而不爛,軟爛細膩,羊皮或是糯中帶彈,或者果凍般質感,都是藏書羊肉獨有的溫柔。

▲ 江南人的帶皮紅燒羊肉。 攝影/王鈺
湖州紅燒羊肉最重要的特點是甜,長時間燉煮和各種調料的輔助,是江南獨有的濃油赤醬。羊肉燒至酥爛,羊皮燉到彈嫩,澆上鮮湯,色澤紅亮,夾一塊,羊皮在口腔中游走,鮮香味蕾上綻開。

▲ 三分肥、七分瘦的上海白切羊肉。圖/上海光頭羊肉湯
上海白切羊肉肥瘦比例得當,呈半透明、煮得軟嫩的肉再配一口燒酒,千金不換。
豬皮的魔力:彈牙、軟糯、酥脆
豬皮是餐桌上最常見的皮,可醬、可烤、可炸,從北到南,滋味萬千。

▲ 涼拌豬皮。攝影/gcsy123456,圖/匯圖網
皮凍是北方過年的標志。雖是涼菜,但做一盆并不容易,把肥肉刮得干干凈凈,才能保證口感,熬的時候人要一直盯著,才能保證賣相。
東北皮凍不加醬油和其他調味,只清水熬制,有“清凍”和“花凍”之分。“清凍”只有肉凍,沒有皮和肉,顏色乳白,蘸上醬油和蒜末調好的蒜醬,是桌上的下酒神器。花凍是有肉皮的,肉皮散在肉凍中,咬一口肉皮彈牙,嚼起來腴潤而清爽。

▲ 豬皮凍,從南吃到北。攝影/反省,圖/圖蟲·創意
肉皮凍到了北京,有個更文雅的名字:豆醬。豆是青豆、黃豆、豆干粒、胡蘿ト,醬則是里面加的醬油、老抽,顏色更漂亮,層次口感也更豐富。
南方雖然豬皮吃得少,卻也把其用到了刀刃上,如做湯包,皮凍是不可少的元素。婚宴上的肘子,小火煨過后加上蒜末紅油香菜調味,肥而不膩、粑而不爛,但如果你仔細觀察,肘子上的皮一定是最先被搶光的,原因只有一個:香。

▲ 蘇州周莊,蒸籠中熱氣騰騰的萬三蹄。攝影/吳學文
但在一個廣東人眼中,豬皮的最佳歸宿,是被做成烤乳豬,粵菜中烤乳豬分為化皮和光皮兩派。化皮又稱“芝麻皮”,用旺火炙烤,并不斷在表面涂抹油和醬料,這樣油爆出來的豬皮氣泡疏松,如芝麻點點密布,吃起來香酥迷人。
若是想吃更脆豬皮的,還有云南脆皮五花肉和桂林米粉中的鍋燒脆可選,五花肉腌制過后下鍋反復油炸,可煮大燒米線,也可拌在米粉中,油滋滋的脆皮冒著香氣,是整碗的點睛之筆。

▲ 吃了這塊脆皮靚花腩,你就是這條gai上最靚的仔。攝影/斯小樂
廣袤的華北平原是吃驢圣地——無論是河北、山東、河南,鹵驢皮或涼拌,或熬湯,總是能成為一道美食。著名的滋補品阿膠,主要成分就是驢皮。
在靠湖吃湖、靠海吃海之地,人們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美味的魚皮。

▲ 涼拌魚皮。圖/視覺中國
皮,不僅可以是食材,也可以是香料,最著名的代表是桂皮和陳皮。桂皮,是肉桂樹的皮,各類燉、煮、鹵的肉食都要用它入味。陳皮可烹制肉食大菜如陳皮鴨、陳皮雞;也可熬制陳皮粥、陳皮湯;還可調陳皮茶、泡陳皮酒。
至于果蔬家族的蘋果皮、葡萄皮、茄子皮、西瓜皮等等。吃,還是不吃?好吃,還是不好吃?怎么吃才好吃?那就見仁見智了。

▲ 廣東新會陳皮花生。攝影/吳學文
- END -
文 | 趙四
編輯 | 大羽
封圖攝影 | 吳學文

人生在世,“皮”一點才有趣
留言聊聊你吃過哪些“皮”?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中國哪里的“皮”最好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