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童書被列為禁書,央視:臺當局的“反中”腦回路離奇又陰暗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我讀了一下,這個繪本其實只有20頁,它是透過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視角,來展現武漢疫情期間的生活場景,講述一個孩子對身為醫生的爸爸的牽掛和思念。它講述的是與擔當、承諾、支撐、守望有關的故事。”你能想象得到,這樣一本名為《等爸爸回家》的童書,會在臺灣島內被列為“禁書”嗎?

在今天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在面對記者提及此事時,說出了很多大陸網友的心聲:我就不明白,這樣能在小朋友心中播下愛和勇氣的種子的讀物,讓小朋友去理解人世間關懷互助的讀物,被島內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文章是不是很不應該?
確實,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臺灣某些勢力、某些人,做了太多“很不應該”的事。特別是民進黨當局,他們為了一黨一己之私,甘愿跟在美國后面點頭哈腰地當小弟、當打手,寧可把臺灣搞成一個國際笑話,也不愿把施政重點放在為臺灣民眾促民生、謀福祉上。他們還想趁疫情切割兩岸民眾往來,不僅是空間上的阻隔,更妄想蒙住臺灣民眾的眼睛、堵住臺灣民眾的耳朵,現在就連小朋友一本薄薄的繪本都容不下了。這聽起來的確可笑,但民進黨當局就干得出來, “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只看顏色,不看事實”一直就是他們的行事風格。
來看看臺灣文化主管部門給《等爸爸回家》定的“罪名”中的一項——涉及“統戰”。原來,書中那么多溫暖、勵志的內容民進黨當局看不到,卻單單只看到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那幾個字。
提到“統戰”,無獨有偶,在今天的國臺辦發布會上,還有記者提到了民進黨有人最近指控多名臺灣網紅和一些團體制作散播具有“統戰”意涵的影片,配合大陸進行統戰宣傳。看來,刺痛民進黨敏感神經的,不只是大陸防疫的成就,就連臺灣網友錄制視頻講述自己在上海就醫的真實經歷,說出一句“大陸醫保比臺灣的健保要更公平合理”的感受,他們都受不了。民進黨的神經不只是敏感,簡直就是“陰暗”了。

得知自己被民進黨當局點名后,臺灣網紅“臺妹PK”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一本讓小朋友去感受人世間關懷互助的讀物,引來民進黨當局大陣仗列為“禁書”,即使臺灣民眾、出版行業異口同聲指責毫無“民主”,也在所不惜;一個住在大陸的普通臺灣女生,想和臺灣的朋友分享她在大陸生活的故事,卻遭到民進黨政客的上綱上線、喊打喊殺。民進黨到底在怕什么?
民進黨當局的“反中”腦回路,就是只要是跟大陸有關的任何事情,都要鍍上一層政治化、污名化的謊言。他們怕的是兩岸同胞走近、走親,怕的是臺灣民眾了解到大陸的真實情況,更怕他們苦心經營的謊言被戳穿。他們企圖把轉移焦點、轉嫁矛盾、打壓異己的制式反應,當成愚弄臺灣民眾的“萬靈丹”,既荒唐又可笑,這種違反良心的操作是一定會失敗的。
(原題為《熱評丨臺當局的“反中”腦回路不止離奇,還很陰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