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探案丨花季少女盆腔膿腫,誰在作怪?

2020-12-19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李娜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

作者:李娜 金文婷 馬玉燕

審閱:胡必杰 潘玨

一、病史簡介

女性,13歲,廣西人,學生,2020-07-30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主訴:反復腰骶部疼痛8月余

現病史:

2019年11月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骶部疼痛,呈持續性,彎腰困難,無發熱,未予重視,癥狀持續3-4周后自行好轉。

2020年4月中旬再次出現腰骶部疼痛,癥狀及性質同前,伴發熱,Tmax 39.6℃,發熱時疼痛明顯,不能耐受。2020-04-16就診當地某三甲醫院,查:WBC 7.98×109/L,N 44.4%,ESR 48mm/H,CRP 12.83mg/L。腰椎MRI報告:S1骨質破壞并周圍囊性腫塊,慢性骨感染并周圍膿腫形成?腫瘤性病變?腰椎CT報告:S1椎體感染性病變并周圍膿腫形成。

2020-04-27 于廣西某三甲醫院行“全麻下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腸粘連松解術”。術中膿液涂片找抗酸桿菌(+),術后病理示:纖維結締組織內見炎細胞反應,組織擠壓嚴重,六胺銀、PAS及抗酸染色均陰性。當地醫院予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抗結核治療,服藥1周后出現輕度肝損,調整方案為利福噴丁+吡嗪酰胺。術后患者未再發熱,腰痛明顯好轉。

2020-05-24 復查腰椎MRI示S1椎體前膿腫病灶較前縮小。

2020-06-09 術中膿液培養結果回報(04-27送檢):非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06-18 予調整抗感染方案為:利福平+乙胺丁醇+頭孢西?。ü?0天),06-29 調整方案為口服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

2020-07-28 至我院就診,門診查T-SPOT.TB A/B 0/0。為進一步診治收住我科。

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胃納尚可,大小便無殊,體重無明顯變化。

既往史及個人史:2018年因車禍致顱腦外傷,CT示“少量腦出血”(具體不詳),當時未做腰穿及其他有創操作,當地醫院保守治療后痊愈。無針灸史。

二、入院檢查(2020-07-30)

體格檢查

T 36.8℃,P 88次/分,R 20次/分, BP 100/58mmHg

查體: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穩,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或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脊柱無明顯畸形,活動度可。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WBC 6.21×109/L,N 43.4%,L 43.6%,Hb 137g/L,PLT 372×109/L。

尿常規:蛋白±,隱血±。糞常規+隱血:陰性。

炎癥標志物:hsCRP 1mg/L,ESR 21mm/H,PCT 0.02ng/mL。

肝腎功能、電解質、出凝血功能均正常范圍。

免疫球蛋白+補體全套:均正常。免疫固定電泳:陰性。

自身抗體:均陰性。

腫瘤標志物:NSE 20.0ng/mL,胃泌素釋放肽前體 68.1pg/mL,余腫瘤標志物正常。

甲狀腺功能:TSH 6.860uIU/mL,T3、T4、FT3、FT4正常。

細胞因子:IL-1β 18.8pg/mL,余細胞因子均在正常范圍。

細胞免疫功能正常:CD4/CD8 1.2,CD4 987cells/uL。

輔助檢查

心電圖:正常。

心超:正常。

胸部CT:正常。

三、臨床分析

病史特點:青少年女性,反復腰骶部痛8月余,病程中有發熱,CRP及ESR輕度升高,PCT正常,影像學示腰骶椎骨感染性病變并周圍膿腫形成,外院骨ECT檢查示多部位骨代謝活躍;術中標本涂片找抗酸桿菌陽性,后培養結果證實為非結核分枝桿菌。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考慮如下: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我國是結核病高發國家,肺外結核中,骨結核尤其是椎體結核相對多見。本患者病變部位為腰骶椎體及周圍組織,表現為骨質破壞、冷膿腫形成,術中膿液標本找抗酸桿菌陽性,可符合骨結核感染的表現。但外院結核培養為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雖然分枝桿菌培養陽性后膠體金檢測MPB64抗原存在假陰性可能,但我院查T-SPOT.TB陰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證據不足。有條件應再獲取病灶部位的標本(膿液、周圍軟組織、甚至骨組織)送檢病理、涂片找抗酸桿菌、微生物培養、Xpert MTB/RIF、病原宏基因二代測序(met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檢查以明確或排除診斷。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感染:患者T-SPOT.TB陰性,外院手術獲取標本涂片抗酸桿菌陽性,培養結果為NTM,似乎診斷明確。但此部位的NTM感染較罕見,且患者并無免疫抑制基礎,無播散性感染證據。應完善細胞免疫功能評估患者免疫狀態,有條件應再獲取病灶部位標本反復進行微生物培養,并完善菌種鑒定及藥敏檢測。

其他病原體:青少年女性出現腰骶椎體及周圍組織感染、盆腔膿腫,需考慮常見病原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感染。但本患者為慢性病程,且起病前并無局部外傷、手術、穿刺史,亦無膿毒血癥的表現,外院術中膿液也未培養出普通細菌,因此上述病原體引起的血源性播散、或有創操作導致的外源性感染可能性不大。此外,影像學未見病灶累及子宮及附件,暫不考慮考慮婦科疾病導致可能。外院術中見腸粘連,不除外腸道菌群易位導致感染的可能,但病程中并無腹痛、腹瀉等不適??色@取病灶部位標本進行微生物培養、mNGS檢測以明確或排除診斷。

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

2020-08-03 行腰椎、骶骨增強MRI:L5-S1椎間盤、L5及S1感染伴骶前冷膿腫形成(較2020-05-24外院片病灶范圍擴大)。

08-04 起予阿奇霉素0.25g qd+利福布汀0.3g qd+乙胺丁醇0.75g qd+阿米卡星0.4g qd 抗NTM治療。

08-05 多學科聯合門診(MDT)考慮:目前腰骶部感染經驗性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行手術治療,但因膿腫位置較深, 且與鄰近臟器有粘連,手術風險較大(如出血、膿腫破裂、繼發感染等),反復與患者家屬溝通,獲知情理解,擬行手術獲取深部標本以助進一步診治。

08-09 患者出現發熱,Tmax 39.4℃, 08-10查:WBC 2.8×109/L, N 56.4%。予停用利福布汀,遂轉入骨科病房。

08-11 全麻下行前路L5-S1椎間隙及骶前膿腫病灶清除術,術中見L5/S1椎間隙前方前縱韌帶下骶前膿腫,穿刺抽出約15mL稀薄米黃膿液,予切開膿腫壁約2cm探查,見膿腔向上通入L5、S1椎間隙及L5椎體,向下通入盆腔。予清除膿液、刮除膿腫壁膿苔,沖洗后放置引流。術后患者體溫正常。

08-11 骶前膿液Xpert MTB/RIF:陰性。

08-13 骶前膿液分枝桿菌菌種鑒定基因檢測結果:膿腫分枝桿菌。

08-14 轉回感染病科,予調整針對膿腫分枝桿菌的抗感染方案:阿奇霉素0.25g qd+多西環素0.1g q12h+頭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6g qd。

08-15 骶前膿液mNGS結果:檢出膿腫分枝桿菌核酸序列,種嚴格序列數2條。

08-17 患者體溫升至38.3℃,訴傷口引流處及腰骶尾部疼痛,復查WBC 9.77×109/L,N 68.5%;hsCRP 16.3mg/L,ESR 52mm/H。

08-18 復查盆腔增強MRI:L5-S2椎體及相應椎間隙、骶前及盆腔、右側髂窩感染伴冷膿腫形成,較08-03片稍縮小。

08-19 骶前膿液分枝桿菌培養結果回報:分枝桿菌屬1+。

08-21 手術病理結果回報:(L5-S1椎間隙及骶前膿腫)肉芽腫性病變伴壞死,部分區可見大量急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特殊染色未查見明確陽性病原體,結核不能完全除外。

08-25 起加用利奈唑胺0.6g po q12h抗感染。08-27 復查炎癥標志物降至正常。

08-28 出院,回當地繼續抗感染方案為:阿奇霉素0.25g qd+多西環素0.1g q12h+利奈唑胺0.6g q12h(09-01起減量為0.6g qd)+阿米卡星0.6g ivgtt qd。

出院后隨訪

09-04 抗IFN-γ自身抗體檢測結果回報:陰性。

09-16 (骶前膿液)膿腫NTM菌株藥敏結果回報。

第二次住院(2020.9.23-2020.10.13)

09-23 第二次住院,查炎癥標志物正常, WBC 5.92×109/L,N 34.2%;ESR 17mm/H,hsCRP<0.3mg/L,PCT 0.02ng/mL;肝腎功能無殊;細胞免疫功能正常。依據藥敏結果予停利奈唑胺。

09-24 腰椎MRI平掃、盆腔增強MRI:L5-S1椎體及相應椎間隙、骶前及盆腔膿腫病灶(約30mm-40mm),較2020-08-18片病灶范圍縮小。

09-28 起調整抗感染方案為:阿奇霉素0.25g qd+頭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6g qd+替加環素50mg q12h抗感染治療?;颊呤褂锰婕迎h素后反復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考慮不耐受,于09-29停用。

10-11 復測膿腫NTM藥敏結果回報,與09-16基本相仿。繼續抗感染方案:阿奇霉素0.25g qd+頭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6g qd。期間隨訪炎癥標志物正常、肝腎功能無殊。

10-13 出院,回當地醫院繼續治療,因當地無頭孢美唑,暫調整方案為阿奇霉素+頭孢西丁+阿米卡星。

第三次住院(2020.12.10-)

12-10 第三次住院,查WBC 6.67×109/L,N 39.1%,ESR 32mm/H,hsCRP<0.3mg/L,PCT 0.04ng/ml;肝腎功能無殊;細胞免疫功能正常。

12-10 腰椎平掃、盆腔增強MRI:L5-S1感染伴骶前膿腫綜合治療后改變(大小約28mm×15mm),較2020-09-24前片略改善。

目前繼續阿奇霉素0.25g qd+頭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6g qd抗NTM治療中……

五、最后診斷與診斷依據

最終診斷

肺外NTM?。ㄑ?、骶椎、盆腔):膿腫分枝桿菌感染引起

診斷依據

患者少女,以腰骶痛起病,病程中有發熱,無盜汗、咳嗽、咳痰、體重減輕,炎癥指標ESR、CRP輕度升高,T-SPOT.TB陰性。影像學顯示:腰骶椎體感染及骶前、盆腔膿腫病灶。外院術中膿液涂片找抗酸桿菌陽性,培養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我院再次清創術,術后病理示肉芽腫性病變伴壞死,術中的膿液送分枝桿菌培養陽性,菌種鑒定為膿腫分枝桿菌,膿液mNGS也檢出膿腫分枝桿菌核酸序列,予以抗膿腫分枝桿菌治療后,椎體及盆腔病灶逐漸吸收,故考慮由膿腫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肺外NTM?。ɡ奂把?、骶椎、盆腔)診斷明確。

六、經驗與體會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感染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肺部疾病,但仍有約10%的患者表現為肺外疾病,統稱為肺外NTM?。‥xtrapulmonary NTM disease),常見類型為NTM淋巴結病、NTM皮膚病、軟組織和/或骨骼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現為播散性NTM感染。肺外NTM病常通過呼吸道、胃腸道、創傷或侵入性手術直接接種的方式感染。骨和骨髓NTM感染以海分枝桿菌和鳥-胞內分枝桿菌復合群多見,其次為膿腫、偶發、龜和堪薩斯分枝桿菌。本例患者病灶集中在腰骶椎,骶前及盆腔冷膿腫形成,肺部未見病灶,外院及我院手術標本均培養出分枝桿菌,菌種鑒定為膿腫分枝桿菌,病原二代測序(mNGS)也檢出膿腫分枝桿菌,結合我院手術病理為肉芽腫性病變伴壞死,肺外NTM?。ɡ奂把?、骶骨、盆腔)診斷明確。

因為非??漆t生對NTM病認識不足、有時病變部位難以取到病理標本、缺乏NTM相關細菌學等實驗室診斷設備和技術等原因,往往延誤 NTM 病的診斷,有時甚至長期誤診為結核病等。該患者外院第一次手術標本涂片找抗酸桿菌陽性,經驗性抗結核治療效果不佳。后來得到培養結果提示NTM,但因NTM不同菌種之間藥敏譜相差較大,且國內目前無法常規開展NTM菌種鑒定及藥敏試驗,故經驗性選擇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病灶仍持續進展?;颊呷胛以簳r影像學檢查提示病灶較外院明顯增大增多,內科治療無效,是否外科手術治療?此時病原學診斷更為重要,但病灶部位較深,且受骨骼及腸道的影響,介入超聲的方式獲取標本較困難,經多學科MDT討論后考慮行手術治療,由于患者較年輕,病灶位置深,囊壁薄,手術風險較大,術中根據情況僅進行了膿腫病灶清除及置管引流,但術中獲取的標本為后續病原學診斷、獲取藥敏信息及病理診斷奠定了基礎。

膿腫NTM有3個亞種,膿腫亞種、bolletii亞種和馬賽亞種,針對亞種的最佳治療方案尚未形成專家共識,專家對判斷敏感或耐藥的MIC閾值也尚未達成一致。具有可靠活性的口服藥物為氯法齊明,其他可能有活性的口服藥物包括大環內酯類、環丙沙星、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通常有體外活性的胃腸外藥物有阿米卡星、頭孢西丁、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和替加環素。

膿腫NTM的膿腫亞種和bolletii亞種含有可誘導的大環內酯類耐藥基因erm,盡管體外藥敏試驗顯示大環內酯類有活性(如克拉霉素在初始體外藥敏試驗中可達100%),但其在體內可能沒有活性,應在含克拉霉素的培養基延時培養(如14d)前后,檢測克拉霉素MIC值,以確定分離株是否含有活性erm基因。一項針對膿腫NTM分離株的研究指出,與阿奇霉素相比,克拉霉素誘導的erm表達水平更高,因此,阿奇霉素可能對膿腫NTM感染更有效。所以患者在入我院時,即將方案中的克拉霉素改為阿奇霉素,后期我們的藥敏實驗也證實該患者的膿腫NTM菌株確實誘導克拉霉素耐藥。膿腫NTM在所有分枝桿菌中對利奈唑胺耐藥率最高,敏感性僅為約23%,但因患者未滿18周歲,暫不能予氟喹諾酮類治療(且后期藥敏也證實該患者的膿腫NTM菌株對氟喹諾酮類耐藥),可選擇藥物不多,故在藥敏結果出來前也予加用了利奈唑胺,后期藥敏證實耐藥后即停。大多數膿腫NTM對多西環素耐藥,而替加環素普遍對膿腫亞種MIC值較低,但與臨床療效的關系尚不明,該患者雖替加環素敏感,但因不能耐受也不能使用。最終依據2次藥敏結果制定了方案,患者的病灶逐步吸收,也證實了藥敏對指導NTM治療的重要性,但應注意的是有研究提示很多NTM體外藥敏試驗結果與臨床療效無關,因此臨床醫生在使用這些數據時應了解藥敏試驗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年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20,43(11):918-946.

[2] Tortoli E, Kohl TA, Brown-Elliott BA, et al. Emended description of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subsp. abscessus and Mycobacteriumabscessus subsp. bolletii and designation of Mycobacteriumabscessus subsp. massiliense comb. Nov [J].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6; 66:4471.

[3] Daley CL, Iaccarino JM, Lange C, et al. Treatment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pulmonary disease: an official ATS/ERS/ESCMID/ID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Eur Respir J, 2020, 56(1): 200053.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龙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江陵县| 百家乐注册送10彩金| 网上百家乐官网必赢玩| 百家乐怎么| 金木棉百家乐官网网络破解| 百家乐免费试玩| 威尼斯人娱乐场送18| 百家乐棋牌正式版| 24山水口吉凶图| 百家乐官网庄闲和赢率| 网络百家乐官网免费试玩| 娱乐城开户送38体验金| 迪士尼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上栗县| 现金网游戏| 高尔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赌百家乐官网可以赢钱| 百家乐官网国际娱乐| 娱网棋牌官方网站| 百家乐赌假的工具| 菲律宾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乐九百家乐官网游戏| 星际娱乐城| 顶级赌场官网| 大发888娱乐场是真是假| 威尼斯人娱乐场 五星| 星期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至尊百家乐20130201| 正品百家乐官网玩法| 网上百家乐官网平台下载| 韦德国际| 德州扑克荷官| 真人百家乐蓝盾娱乐场| 塑料百家乐筹码| 做生意佩戴什么纳财| 华盛顿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星港城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真人百家乐官网现金游戏| 罗马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在线百家乐官网大家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