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這68個孩子,一出場我就哭了
原創 那城的城城 那一座城

河北省,某個貧困縣。
小雙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
母親丟下他和雙胞胎哥哥,離開了。
太瘦弱的小雙,
差點因為養不活而被人被埋。
當孫嶺峰教練帶小雙去北京時,
就許下承諾:這孩子的吃住和學習,他包了。
直到18歲。

某種意義上,孫教練和棒球隊不就正像這個棵大樹一樣,撐起了小雙的天。
那是2015年的冬天。
那一年,前中國國家棒球隊主力、前奧運國手、前江蘇省棒球隊主教練孫嶺峰退役后,在北京昌平區南七家村一片平房內(現已拆遷),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
名字叫——強棒天使隊。

這支隊伍很特殊,隊員們是一群7-12歲的孩子。
他們年齡不等,性格迥異。
來自全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河北、云南,甚至西藏的……
但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貧窮。

孫教練和教練團隊,一直在尋找需要幫助的貧困兒童。圖/孫嶺峰教練。
他們的父母,有的雙亡,他們變成孤兒;有的進了監獄,他們變成是服刑人員子女;有的殘疾,他們失去生活依靠……
這群從不同大山、村莊走出來的貧困孩子,被孫教練接到棒球基地“養”了起來。
從此,有衣穿,有肉吃,有學上,有病看,也有球打……

他們的生活和人生,就此發生了360度的大轉彎。
他們在一條不知未來、充滿荊棘的路上;
他們一抬頭,就看到了北京的日出。

圖/強棒天使隊。
在創辦訓練基地一年后,許慧晶導演的紀錄片團隊找到了這群少年,拍了首部關于這支棒球隊的紀錄片。
名叫《棒!少年》。

明天上映,歡迎大家去影院支持。圖/豆瓣。
看完《棒!少年》的第二天,城城撥通了孫教練的電話。
電話那頭孫教練微微喘著氣,剛從講臺上下來的他,結束了一場面對學生的演講。擠著中飯的時間,孫教練在電話里,耐心解答了城城所有的疑問:
那個“混世魔王”馬虎,好好打球了嗎?
那個“逃回”村莊的小雙,回到球隊了嗎?
那個被遷拆了后,新的基地找到了嗎?
棒球隊有多少個孩子了?
他們現在都怎么樣了?
……

2017PONY小馬Mustang組別亞太區成長組冠軍;
2018年,球隊受邀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代表隊,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比賽,刷新中國體育歷史;
2019小鹿聯盟春季賽U6組冠軍;
2020軟銀鷹杯既颶龍聯盟長三角青少年棒球挑戰賽U8組冠軍。
這些,是強棒天使隊的部分比賽戰績。圖/豆瓣
“什么都在不斷變,向著明亮的方向。”
唯一不變的是,
五年了,孫教練和他的棒球隊,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過任何一個孩子。

孩子們的“老父親”孫教練。圖/強棒天使隊。
01
青龍幫幫主
和他的“小弟們”
馬虎,又犯事兒了。
他來到北京棒球隊沒幾天,就把調皮搗蛋的壞事兒做了個遍:打架、挑釁、惡作劇,關隊員熱水龍頭,還一心想當老大……
一開始,在這里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他。

圖/孫教練。
他是孤獨的。
也可以說,“他過去整個12年的人生,都是孤獨的。”
時間回到馬虎上車,離開村莊的那一天。
在寧夏某個國家級貧困村,一輛黑車開進了一所小學。此時在上英語課的馬虎,正躲在桌子底下玩兒,老師走過來給了他一棍子。
告知他:“馬虎,你可以去北京打棒球了。”

圖/孫教練。
選馬虎和挑中其他孩子一樣,理由很簡單,“他們沒有人管,我就來管”,孫教練說。
注意到馬虎,是隊內的郭教練經過熟人介紹的。實際上,最早的一批孩子他們都是這樣找來的。
第一次到馬虎學校,十多個貧困孩子中,馬虎是最惹眼的那一個。
“圓圓的腦袋,卷卷的頭發,深色破外套,牛仔褲臟得不像話,一看就是最可憐的。”郭教練心一沉,這又是個苦命孩子。
三個大月的時候,他的母親跑了,父親把襁褓中的嬰兒丟給了年邁的奶奶,外出打工,長年累月不回家。
馬虎在破舊的土房子里,跟著奶奶長大。
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馬虎成了一個喊打喊殺的小混混。

“我曾經蹲過監獄,啊,不對,是被關了一天,就放出來了。”
馬虎常常這樣“炫耀”自己的“強大”。
比狠,他誰都不怕。
他還曾經從清真寺里偷了一把宰牛刀,只為了到學校和人比膽量。
“一人一個指頭,放這兒,一刀下去,你敢嗎?”
他是學校的“老大”。見誰都撅起嘴,驕傲地說:“我打架從來就沒有怕過!”

曾經有個高中生,瞧不起這個混天混地的小學生,喊他“小屁孩”。他拿起一把刀,就刺向對方大腿……馬虎這個“老大”的名號從此被人叫響了。
此后,他常說自己的“小弟”有四五百號人,他是“青龍幫”的頭頭。
來到北京,進入棒球隊,馬虎依舊想當“老大”。第一次穿上整套棒球服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像個戰士,倍兒牛。
在電話里,他告訴爸爸,這里15個隊員對他好著呢,每天都有肉吃。

實際上。
除了吃肉是真的之外,馬虎還四處惹事生非。
欺負隊友、拳頭上手、插隊打飯、不講規矩……惹得隊友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教練也是頭疼不已。

別看馬虎總惹事。他的內心
實際上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某個夜晚,他為媽媽唱了一首歌:
“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
你走了以后,天空一直下著雨,第一次喊媽媽,最開心的是你。
我們約好了嗎?約好了嗎?終身在一起團聚……”

當隊友帶著棉被離開,不愿意和他同屋時……
他就找一條安全帶,把自己綁在床上,嘴里念叨著“這樣就不會掉下去了。”
然后整個人埋進被窩,揣著室友的玩具娃娃“大白”,一個人自言自語。

他總是沒規矩,被教練罰站后,忍不住抽泣:
“這里誰瞧得起我?”
“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一條流浪狗。”

當他對著鏡頭說,“就把我當流浪狗吧”的那一刻,城城的心微微疼了一下。
這個孩子在拼命展示那個心中“強大的外表”時,
內心之下,又該是一顆多么敏感而脆弱的心啊……
小雙和馬虎,是兩個極端。
小雙,性格溫和,從不與人發生沖突。

打棒的時候,沒人愿意和馬虎練,除了小雙。
但有一天,小雙卻把馬虎打了。
馬虎跑去和教練告狀,才知道原來馬虎說“小雙的爸爸掛在墻上”。
這句話觸碰到小雙最敏感的神經。母親離開后,小雙到了大伯家。不久大伯去世,姑姑接著養,沒過幾年姑姑也去世了……
二伯,成為了小雙唯一的親人。
可是對于年近60歲的二伯來說,要養一個侄子,一個養女,實在太難了。
當棒球隊的教練來接小雙去北京的時候,他害怕極了,抱著柱子嚎啕大哭,以為唯一的親人二大爺也要拋棄他了。

但命運坎坷的小雙,從來不是只會抱怨的那一個。
他把基地當家,在棒球隊努力訓練,他不想辜負教練和二伯的期望,他更想長大后,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哥哥。

馬虎和小雙,是《棒!少年》的兩大主角。
其實,棒球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主角。
孫教練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叫小健的孩子。母親被人謀害,父親被判了15年。
有一年春節,孫教練讓基地的孩子給家里打電話,小健不愿意。
他說非要打的話,那就打給姑姑。孫教練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生病的時候,姑姑曾經去學校看過他。
一次在普通家庭再尋常不過的親人探望,卻成為孩子心中能記一輩子的溫暖。

“他們缺失的,何止是生活條件啊。”
家庭支離破碎,生活環境貧瘠。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管,沒有得到更多的愛。
我始終記得孫教練無比篤定的語氣說,“我來管!”
從5年前,第一批的7個孩子,到如今68個孩子。甚至,還有了女子棒球隊,孫教練的內心開始感到欣慰。


棒球基地搬了新家,大了好多。
當然了,環境設施都比過去好多了。

02
第一次坐飛機
他們飛去了日本和美國
馬虎,今年15歲了。
他已經是國內的同年齡組里頂級的球員了。
甚至在教練們的眼中,他是未來最有可能成為世界冠軍的人。

馬虎。圖/FIRST青年電影展
看到如今的馬虎,城城內心有些小激動。
腦海中還在想著那個四年前剛來到基地的那個少年,“如果不是打棒球,他就會從小混混,變成一個大混混。”
馬虎的改變,轉折點在美國的一場比賽。

那個夏天,球隊在日本獲得亞太地區發展組冠軍之后,接到去美國打世界比賽的邀請。不過,只有15個孩子可以參加。
教練把隊員集合起來說,“誰表現好,誰就去。”
馬虎,一下來了精神。
跟著教練屁股后面轉,刷碗、剝蒜……使勁兒討好。
師爺看出小伙子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球打好,品質好,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訓練和比賽,馬虎拿到了最后一個名額。7月中,孫教練帶著孩子們登上了去美國的飛機。
第一場比賽,對手是美國隊。
11歲的外國小孩,站一排足足比棒球隊的孩子,高了一大截,看起來也更壯碩。1:11的比分,棒球隊輸掉了比賽。

第二場對決世界冠軍隊,輸得更徹徹底底。
他們的美國行,就此止步。

作為主力的小雙,崩潰大哭。
馬虎拿著一個漢堡,安慰他:“你哭,我們都難過。快點吃飯,吃飽了,繼續訓練,我們能超過他們的。”
回國后,馬虎變了。
他把棒球隊當家,把隊員當成了自己的伙伴。在一次比賽中,聽到其他隊伍詆毀棒球隊和隊員們,馬虎第一個出頭和人理論。
“我自己的隊,容不得任何人欺負!”
往后,孫教練幾乎再沒有收到投訴馬虎的了。

馬虎現在還有了新的夢想,他說:“要打進職業隊,給奶奶買樓。”。
在近期的某次采訪中,馬虎再次被問到未來的期望,他堅定地說道:“進國家隊,為國爭光。”

“如果不打棒球了呢?”
“那就當個歌星,跳個街舞。”一旁的孫教練笑著說道:“你還可以做漆工、瓦工。”
話語中無不洋溢著老父親的驕傲,這個孩子可能耐了,什么都會,基地設備被他一拆,還能立刻裝回去。甚至基地好多的電力問題,都是他弄的。
“不過有一次爆了”,馬虎不好意思地補充道。
那次美國比賽,改變了馬虎,卻擊垮了小雙。
走不出失敗的陰影,小雙“逃”回了家。孫教練前后去了他們家8次,每一次都給他帶點吃的,和他聊聊天。
“我沒有放棄他”,孫教練說。
好在,一年后,小雙振作起來,回到了基地。
雖然比同齡孩子矮了一截,技術也下滑得厲害,不再是主力。
幸好,他走出來了。

03
身后幾十個孩子啊
哪有回頭路
孫嶺峰,在百度百科詞條上是這樣寫的:中國棒球聯賽的三屆盜壘王,中國國家隊的第一棒與當家中外野手,被稱為“中國的鈴木一郎”。
18歲,孫嶺峰就進入中國國家棒球隊。曾是國家隊主力,六次獲得亞洲棒球錦標賽“盜壘王”,被評為中國棒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
談及為何要創辦這樣的一支棒球隊,還得從這位“國家第一棒”身上找答案。

“我就想幫助這群孩子,我想在中國推廣棒球。”
兩個理由,孫教練回答得很干脆,卻并非全部。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就是曾經的馬虎……”
小學練摔跤被人摔了一年,練得皮糙肉厚。也正因為如此,被教練張錦新逮住,進入了棒球隊。

70歲的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圖/強棒天使隊
剛入棒球隊,孫嶺峰身高不足,力量不足,哪哪都不夠優秀。
當同齡的孩子都被保送北大附中,就只剩下了他。
這一“留級”,倒激發出了他強烈的斗志。之后他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從北京二線隊走進國家隊,一路開啟運動生涯的高光時刻。
2010年,孫嶺峰迎來運動員的宿命——退役。
“但我不能就此停下,總得做些什么,為棒球做些什么”,孫教練說,“棒球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我也可以用棒球去改變更多人”。
幾年后,孫嶺峰和幾個哥們,拍了拍腦門,盤下北京郊區的地方——建隊。順帶把自己的師父,年過七旬的張錦新忽悠了過來,“我說我弄了一個基地,給您養老。”

北京昌平的第一個愛心棒球基地,已拆遷,但招牌還在。圖/孫教練。
此后,張錦新在基地住下,帶著棒球隊訓練,成為孩子們口中的“師爺爺”。
“這支強棒天使隊,是我取的名。”
“強棒”二字很巧妙。在棒球賽場上,它類似于“加油”等助威口號。
“不論哪個球隊比賽,大家整齊呼喊強棒,不就是等于在給我們的孩子加油打氣嗎”,孫教練笑著說道。
天使,并非“守護天使”,而是戰斗天使的意思。
這源于孫教練小時候最愛的那個動畫人物,就叫“戰斗天使”。
他希望這支隊伍,有力量,有斗志,敢于“叫板命運”。

當初拍腦門的事兒,卻沒想到前途是九九八十一難。
找一個孩子,要經過幾個月的考察。
信任,是第一道門檻。
“常常被人當成騙子。”孫教練說,這個世上還有這么好的事嗎,不要錢,管吃住,還教棒球,免費撫養到18歲。
他們不信,就把孩子和家長接到基地,實實在在住上一段時間。2016年元旦,6名來自河北的孩子被接到基地體驗生活。其中,就有小雙和他的二伯。
第二座大山,是資金和機會。

“我幾乎每天24小時,都在為這件事奔波。”
就像在慢火上碳烤一樣,能多熬一天是一天。
最艱難的一次在前年,父親得了癌癥,沒過多久就離開人世了。
同時,基地面臨拆遷,新基地沒有落定,所有的事情壓在了孫教練的身上,身體幾乎垮了。從重癥監護室出來的時候,他的心臟多了4個支架。
“那會兒,都感覺沒路了。”
“不止一次問自己,這圖什么?”
“我不能讓他們以為,社會就是一個騙子。”
“他們本身沒有人管啊。”
“讓他們回家,希望破滅,走上極端嗎……?”

很多事情,孫教練不敢細想,也來不及細想,除了撐著,沒有辦法。
出院后他繼續找基地,前后跑了不下200個地方,“我都成北京郊區的活地圖了。”
因為這背后,是幾十個孩子和希望啊。

——
明天,《棒!少年》就要正式上映了。
3年前的少年隊,將會在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大銀幕上,用最直接的現實與棒球碰撞,挑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這群少年,生于困境,走出貧瘠。
與其說是孫教練和棒球選擇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選擇了棒球。
這群孩子,不比任何人差。
就如孫教練說的,“有了棒球,他們在貧瘠的人生,也能畫出一道上升的曲線。”

棒球少年的故事,還在繼續。
2019年,基地迎來了第一批女孩子。
孫教練說:“基地,還有位置……留給更多的他們和她們”。


圖/孫教練
城城推薦大家
明天能走進影院
去看一看,這群少年
與叫板命運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紀錄片《棒!少年》
2. 面對面丨棒球爸爸和67個困境兒童的逆襲人生生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來自受訪者提供、紀錄片《棒!少年》、豆瓣、強棒少年微博以及強棒少年公眾號,動圖截圖來自烏鴉電影共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 END ·
原標題:《北京這68個孩子,一出場我就哭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