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足石刻或非民間工程,應是皇家修建

經披閱史料及反復多次實地考證,著名藝術學者牟群教授以正史史料、權力背景和資源整合力為突破口,提出了與先前大足學約定俗成定論完全不同的見解,以全新方法論闡釋了他對寶頂山石刻研究成果。2020年11月17日晚,牟群教授在川美80周年校慶系列講座《大足寶頂山石刻開鑿者重考》中,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原標題為《大足石刻學術突破,寶頂摩崖石破天驚》。
核心論點
大足寶頂山石刻不是民間工程,而是皇家工程。
趙智鳳不是開鑿者,趙智鳳這個姓名不是某人,而是工程代號。傳世趙智風雕像原型亦非趙智鳳。
釋迦涅盤臥像前頭戴冕旈者正是宋光宗趙惇本人。
寶頂山摩崖不是密宗道場,而是佛教六宗集成。
其它論點(略)
核心論據:
寶頂山石刻是皇儲太子妃祈福祛病以?;熟窈退螌幾跒楦富使庾谥M垢護短的結果。
大足石刻與敦煌、龍門、云崗石窟一樣,為四大石窟。全都產生于權力背景和資源整合力。
趙智鳳的俗姓與法號虛缺。事跡均為民傳,現可查之相關文獻,無一能足證其為寶頂石刻開鑿人。相反,寶頂山存在多項皇室工程的痕跡與綫索。經考證基本符合史實。
寶頂山石刻三教合流、世俗化生活化的風格特質,不是密宗特色,而是由巴蜀文化藝術的現實性、包容性美學前提所決定。
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重慶最大的文化名片與文旅圣地。大足石刻的學術研究對重慶歷史文化旅游乃至于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價值,都極為重要。

牟群:這個學術論斷一旦成立,南宋這段時間的重慶歷史就需要重新認識和定位。也就是把寶頂石刻開鑿研究和重慶南宋史研究整合起來。
學人:您在講座中提到了寶頂山有開鑿小樣,這個小樣是中國其他三大石窟所沒有的?還有哪些論據直接證明了大足寶頂山石刻不是民間工程,而是皇家項目?
牟群:是的,除寶頂山工程有小樣工坊即小佛灣,中國其它石窟并未見到,可見其工程的高規格與縝密性。這不是地方僧營的做派。個人認為非皇室工程莫屬。
其它證跡有:宋皇室詩碑、禁中應顯圖,疑似皇帝雕像。疑似趙鳳智雕像,以及工程年表中的重要事件節點,重要人物題詞鎸銘等等。
學人:您這個研究成果,撬動了對重慶南宋文化的重新認識,這種文化發掘對重慶文化旅游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牟群:重慶這塊熱土,自古就是戰略要地,公元前316年為巴國首都,被秦國滅。南宋是重慶中古史最輝煌的節點,是宋光宗的封王地恭州,公元1189年被他賜名重慶。這時期重慶發生兩件大事,影響世界。第一是寶頂山石刻開鑿,成為今天重慶唯一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再是公元1259年,合川釣魚城保衛戰,致蒙古皇上陣亡。導至蒙古在歐州中東停戰。重慶近代史最重要的是1937年至1945年成為抗戰陪都。這個就太重要了。決定了二戰后格局,重慶的工業基礎,教育文化基礎,在全國的地位和世界影響。
人文旅游是旅游業的核心價值,重慶旅游現在很熱,但核心價值發掘研究不夠,把大足石刻的人文故事講好了,重慶旅游的量和質都將大大提升。
學人:您認為趙智鳳是一個工程代號,而不是寶頂山項目的具體開鑿者,這個結論能否站得住腳?
牟群:一種判斷是否能站住腳,就要憑是否有充足的信證。這樣說吧,對趙智鳳是寶頂開鑿者的判識,我找出了否定的依據。我提出趙智鳳不是具體人而是工程代號,當然必須有敘事邏輯鏈作支撐。如果有學者否定我的判斷,也必須拿出否定的依據和敘事邏輯鏈。
學人:請問您從何時起研究大足石刻,在研究過程中有什么經歷?
牟群:我從1979年開始涉及大足石刻,那時我是大三學生,跟教授去臨摹寫生石刻雕像。第一時間就把我給鎮住了,夢縈魂牽,此生難了。我從事藝術批評,不是石刻研究專家,因為在川美幾十年,也得到李已生、趙樹同、劉長久、葉毓山等大足學專家教益。也許因為我是在跨界研究,會有一些不同的方法論帶進大足學。我參加過大足石刻國際研討會,也擔任過大足全域旅游方案(競標入圍)的首席策劃人,和關于大足的藝術展研討會學術主持。
學人:您的觀點,與眾不同,能否請教一下您對寶頂石刻開鑿者和起因的推論依據?
牟群:每一代學者,都是在前輩學者的肩膀之上起步。20世紀40年代,梁思誠、顧頡剛、楊家駱、馬衡,到后來的李已生、劉長久、陳明光、胡文和、黎方銀……每一代大足學專家都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大足石刻博大精深,還有無盡的學術研究空間,我們這代學者以及后學們任重道遠。隨著時代、科技、觀念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方法論產生。
我的方法論就是注重權力背景和資源整合能力。從這個角度切入古代美術研究。簡單說來,我認為大足寶頂石刻這樣輝煌浩大的佛教工程,幾乎不可能是地方權力、資源動員能力能勝任的。在人類古代遺產中,凡上規模者,皆是皇權所為。古埃及金字塔、羅馬決斗場、盧浮宮、紫禁城、云崗、龍門、敦煌、大足,概莫能外。
我這個觀點不能說與眾不同,有些學者也跟我持相近觀點。關于寶頂石刻的長篇論文,我是與著名的紅學家楊賢水先生共同撰寫的。我和楊先生與前任大足區委書記章勇武先生交談過,章先生對大足學研究頗深。他也對寶頂石刻提出了不少質疑之處。有的看法是很一致的。
學人:您提出應將寶頂石刻研究和南宋重慶歷史研究結合,才能求證客觀的事實。請您談一談大足石刻與重慶歷史間的關系與意義。
牟群:當把南宋重慶史和寶頂石刻同構觀察,就會發現皇室訴求與資源動員力的蛛絲馬跡,對寶頂石刻開鑿者的重考,不僅在于趙智鳳這個人是否存在,而在于還原真實的歷史,大足寶頂山之所以產生如此偉大輝煌的人類文化遺產,與重慶的歷史地位、歷史風云有必然的聯系。寶頂山有不少未解秘密,這也是其魅力所在,作為美術史研究者,有責任發掘大足石刻內涵,標定其不可取代的人文美學價值,講好大足石刻故事,讓全世界認識大足寶頂,了解重慶。
【學者簡介】牟群,著名藝術學者,藝術批評家。書法家。四川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1977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出身,1986年起執教四川美術學院藝術理論。80年代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有《意象概念的定位》《溫文的束縛》等論著。90年代后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藝術。著有《視覺的智慧》、《藝術生態》、《20世紀中國美術批評名篇選讀》、《中國油畫精神景觀》,《20世紀藝術的反思》,《創意服裝設計學》,《從抓革命到促生產——中國當代藝術景觀》,《四大金剛與四大海歸述評》,《不良資本與不良藝術》等論著。其學術與批評堅持獨立批判立場,對當代視覺藝術的觀察具有廣角的人文透視,并著有《無話可說》,《話不投機》搖滾歌詞集。創作編導實驗話劇《八大山人》,電視紀錄片《深山望遠》并獲國內外多項獎。電影劇本《疆土1259》,《生死無間》等作品。
原標題:《觀點|大足石刻或非民間工程,應是皇家修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