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宋朋友圈 | 點上蠟燭大碗喝酒
原創 宋慧敏 時拾史事 收錄于話題#大宋朋友圈74個

四六三
時事造英雄,環境造就人。寇準少年得志,鮮衣怒馬高工資,不用來消費拉動內需就是愛國熱情不高。寇準愛國,以他的智慧才華責任擔當成為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梁,和他的付出與奉獻相匹配是豪宅、高薪,是個人素質欣賞水平生活水準的乘風破浪敢立潮頭。寇準有錢,不用量入為出開源節流,因為北宋沒有銀行,真有現金流也不好存放,剩下的只有一個爽歪歪的字:花!大把花錢,雙十一和店慶之類的活動都是針對窮人的。寇準從不參加任何優惠活動,心念一動買買買。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遠。否則,把我的支付寶、收付款二維碼都發給寇準。我想我也可以過上如他那般豪橫的人生。有錢沒什么了不起,會花錢才是品位。

因為年輕所以流浪,流浪到鄧州的寇準很快發現了寶貝——花蠟。特產特在不可替代,茅臺只能出在茅臺鎮,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用紅軍四渡赤水那條赤水河釀造。橘子只能在淮南以及江南閩南川南緯度低的地方甜蜜蜜,吃完了還可以做成小桔燈。寂寞的鄧州之夜,燭光投影,年輕英俊高端高貴的寇準受不了從繁華到平凡的落差。他一根根點亮花蠟,以及心情,發現十分治愈。燭光營造的氛圍溫馨浪漫,寇準朝著燭苗愉快歡脫地舉杯,堪比李白花下獨酌,又比花下獨酌溫暖。寇準在這樣的氛圍和意境中渡過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和在京城想念他的宋太宗有了心電感應。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宋太宗把他召回京城。

有了專供的花蠟,寇準的府邸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內卷之后梅開二度崇貴榮寵的寇準似乎是想明白了:人生不滿百,何不秉燭游?及時行樂到時候時候都不難找到同好,寇準身邊的故舊和新貴像水里的魚一波一波游過來,圍在寇家燭光搖曳的溫暖、浪漫的氛圍中。寇準怕客人酒飽飯足新陳代謝時不方便,他讓下人在廁所里點上明晃晃的蠟燭。雖然黑暗之中還有更加的黑暗,比如人性,但寇家光明接引著光明,為中國詞語文化貢獻了一個詞語——燃燭達旦。

不是沒有人詬病寇準燒蠟當柴鋪張浪費。說他已經忘了初心忘了當初和媽媽經歷的貧窮,可是此一時彼一時,比起前朝同樣喜歡蠟燭的首富石祟、國民大舅哥楊國忠,寇準還是差了一點。石祟點的蠟燭是從蜂巢中提煉的純天然無污染的蜜蠟,前調微甜,中調甜香,尾調甜膩。楊國忠是浪,或許是受了家中那個乘風破浪,直達唐玄宗李隆基心尖那個妹妹楊玉環的影響,他喝酒吃飯時,讓家中服務員圍著他每人舉著一枝蠟燭稱作“燭圍”。我總結他浪的不是那回事,既沒有品也沒有范,本來你吃我看就十分不人道,再讓人家小姑娘舉著一個燭淚隨時就能掉下來燙傷手的蠟燭,那感覺不僅僅是不爽,而是小羊駝的臉上全是草。寇準趕上和平安寧生產力長足發展的時代,科技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科技從石油中提煉蠟燭,大大降低了消費成本。這也是寇準沒有他們靡費的主要原因。
在鄧州的燭光里喝酒喝的是寂寞和思念,京城的燭光喝的可是品味,和有品味的人喝好酒,酒好喝。好喝酒也就經受住酒精考驗,對于寇準來說嗎,能和他一樣同步到酒喝好這個境界,這個人不好找,他們的酒量有限,和寇準不在同一個維度。老寇三碗酒不過漱漱口,那些并沒有因為身份貴賤決定酒量大小的酒友們,有的是一碗不過崗,有的是七步倒。寇準常常因為找不到勢均力敵的對手在每一個宿醉醒來的時候,悵然若失。因此,那些酒量稍微像樣的人成了寇準重點關注的對象,他想辦法把他們留在酒局上,不許離席。人家想偷偷溜號,寇準以當宰相的縝密早已命人鎖上大門和后門。
寇準找呀找呀找酒友,踏破鐵鞋無覓處,終于在一次全員參加的家庭夜宴上,發現了一個負責跑腿的小卒子在他喝倒了一大片之后,還能和他舉杯共飲。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若狂,人生那么短,遇見你這么晚,于是,此后他每天把小卒子召來,啥也不說,陪喝。

寇準有所思有所悟,之后就不再往死里勸人喝酒,真喝死了勸酒的人是要負連帶責任的。
參考資料:《宋人軼事匯編》丁傳靖 中華書局
原標題:《大宋朋友圈 | 點上蠟燭大碗喝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