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北菜只分兩種:硬菜,和女士菜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風物君語-
女士菜
東北人的鐵漢柔情
該怎么形容東北菜?大多數人會給出一個字:硬。
這種“硬”首先是食材上的硬,是家養小笨雞、江中活鯰魚、山里的榛蘑黑木耳……是把白山黑水中所有好吃的都端上桌來的豪氣沖天;

也是分量上的硬,大鍋大碗大盤,菜量大飯量足,盤子里的肉堆得再高,在東北人眼中,都算“小菜一碟”;


更是面子上的硬,是來了客人必須吃好喝好照顧好、上最烈的酒最香的肉,是賓主盡歡、不醉不歸的“地主”情結;
如果從這些角度看,東北多硬菜,飯桌上自然充滿了陽剛之氣;然而當你深入黑吉遼地區,跟一桌東北人去餐廳吃幾回飯,看東北大哥拿著菜單,權衡上下運籌帷幄,你就會發現,在東北硬菜的“B面”,還有一方讓人沉醉的溫柔鄉:
女士菜
▼
雪衣(綿)豆沙,輕盈靈動
攝影/魔影游俠 圖/圖蟲·創意

在東北人的餐桌上,女士菜,是更偏向女性、小孩和老人口味的一類菜——
菜品不固定,可以是肉菜如鍋包肉,也能是素菜如松仁玉米,還有甜點如雪衣(綿)豆沙、藍莓山藥等等。口味多偏甜,極致的甜是拔絲地瓜,滿身披掛著“冰糖盔甲”,糖絲能繞餐桌一周。紅酒雪梨更是餐桌上的顏值擔當,色彩豐富花樣繁多,光是看著就“秀色可餐”。

女士菜中的代表鍋包肉,大抵是最能彰顯東北“剛柔相濟”特點的一道菜。
從外表看,它是妥妥的硬菜。大塊焦脆金黃的里脊肉,經過大鍋滾油烹炸,層層疊疊地碼在大號白瓷盤上。酥脆外皮上掛著濃郁的芡汁,里面是滿滿當當的嫩肉,大口咀嚼,任誰吃了都大呼過癮。

但在東北人眼里,鍋包肉卻曾經是“女士菜”中的扛鼎之作,甚至連第一盤鍋包肉的出現,也是一位名廚為了“寵媳婦”而激情創作的——
清光緒年間,哈爾濱的道臺府的廚師長鄭興文娶了一位俄羅斯媳婦,洋媳婦喜食甜酸,他就把一道來自北京的“焦炒肉片”改成酸甜口味,并搭配上了水果,稱之為“鍋爆肉”。后來由于洋人口音問題,久而久之,就叫成了現在的“鍋包肉”。

東北鍋包肉主要分為兩種——哈爾濱的老式糖醋鍋包肉,外焦里嫩,醋香撲鼻,甜而不膩。豬里脊作為原料,裹上糯米粉和淀粉,兩遍油炸后看起來金燦燦,肉片還帶有褐色的焦糊點,吃起來焦香酥松。
在傳統的黑龍江餐館里,鍋包肉每片切多厚、每盤切幾片都有特定講究。醬汁則以醋精和白糖為基調,再加上香菜、姜、胡蘿卜、蒜片為輔助,薄薄地在肉表面浮一層,油光閃閃,咬一口,各種味道在口中交織,層次感十足。

遼寧的新式番茄醬鍋包肉,則將番茄醬作為鍋包肉的調汁,口感偏硬偏酥,有人將其視為鍋包肉中“異端”,有人卻對其偏愛有加——正如各有性情的東北姑娘,氣質不同,卻各有各的動人之處。
曾經,鍋包肉作為女士菜,桌桌必點,但若是有男人要是夾了一塊,定是會被說,老爺們怎么能跟女士搶菜吃?后來鍋包肉走向全國,從女士菜變成了東北菜里的當家菜,東北男人才有了正當理由,把嘴饞已久的鍋包肉吃個夠。
萬物皆可拔絲
如果說鍋包肉,還尚帶有些硬菜氣質,是女士菜中的特例;那么東北菜里的“拔絲家族”,走的則完全是甜蜜路線。

一般來說,除了必點的鍋包肉,女士菜往往會是菜單上的壓軸——東北大哥夾個包點菜的時候,一頓硬菜、涼菜、主食、湯水、下酒的、下飯的要完之后,永遠不會忘記回頭瞅瞅身后的弟妹、嫂子們,并遞出手中的菜單,補一句:
“內啥,你們整個啥女四菜吧!”
而在回應之中,出鏡率最高的,往往就是拔絲地瓜。不過在東北,有時候你得和老鄉們說“掛漿地瓜”對方才能會意。


所謂“拔絲”,事實上是糖漿冷卻之后,附著在食材上拉出的“糖絲”——據說地道的拔絲地瓜,拉出來的絲極為柔韌,能橫跨整個餐桌;每年東北人吃的拔絲地瓜,糖絲連起來恐怕能繞地球一圈。
任何拔絲系列的菜,熬糖都是核心奧義——時間感要強,等到大泡變成小泡,顏色變成香油色彩,立刻下入炸好的地瓜,把控節奏;上桌要快,裝盤之前盤子過遍熱水,減緩糖漿的凝結速度;還要在桌邊放一小碗冷水,夾菜時拔出的糖絲一入冷水頓時消散,吃起來才優雅。

地瓜則要選本地軟糯香甜的沙瓤地瓜,切成利于糖漿附著的滾刀塊,入油先小火慢炸一次,再用大火短暫復炸一次。這樣做出來的地瓜,才能在酥脆的外殼下,保持綿軟且帶有細小顆粒感的內餡。
除了地瓜,拔絲系列的菜還有多種——芋頭、地瓜、土豆混在一起就是“拔絲三樣”,這三者都是質地軟糯,外脆里嫩,格外適合與糖漿搭配,當然淀粉含量都不低,也能稱作“拔絲淀粉三兄弟”。


梨、蘋果、香蕉等水果做成拔絲則是“拔絲水果”,新式的飯店還有用紅棗、草莓、橘子、秋葵等等,萬物皆可拔絲。在技藝高超的東北老師傅手里,甚至是受熱易融化的冰棍,也能做成東北菜中的冰與火之歌——拔絲冰棍。
對于大多數東北小孩來說,和長輩參加宴席的意義,不過是最后端上桌的那盤拔絲地瓜。
東北分子料理
東北菜以“粗放”著稱,但到女士菜這,就盡顯出精致細膩的一面了。
松仁玉米、玉米烙(蜂窩玉米),也是女士菜的代表。東北盛產玉米(更多時候叫的是苞米),秋收季節每家每戶都是一袋子一袋子地買,放在大鍋中烀熟,拿起一根就開始啃,和南方燒烤攤上按粒烤玉米不同,東北人就算燒烤時也是整根地烤,整根啃,才得勁。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女士菜中的松仁玉米和玉米烙、這兩道精細到顆粒的“分子料理”,前者是玉米扒成顆粒之后,加入酥脆的松仁、脆生的黃瓜丁、鮮甜的胡蘿卜丁拌勻,一勺一勺?(kuǎi)著吃的;玉米烙還要撒上厚厚一層綿白糖,吃起來酥脆香甜。

最有面子的女士菜無疑是雪衣(綿)豆沙,在過去需要徒手把雞蛋清打發,再把綿豆沙裹在里面下鍋油炸,出鍋后撒一大勺綿白糖,剛入口像是在吃云朵,再嚼幾下軟綿的豆沙散落口中,粒??蓯?。
這道菜與浙江臺州人的“蛋清羊尾”差別不大,據說,就是當年清朝人到臺州一帶,把當地的廚子帶回北方,才誕生了這道別樣精致細膩的“宮廷菜”,到今天,則衍化成了老少皆宜的“女士菜”了。

東北菜極善于吸納外來的元素,尤其是在女士菜中。一方面由于東北地大物博,眾多食材都能在黑土地上茁壯成長;另一方面則是東北人匠心獨具,對女士菜的創新更是情有獨鐘。
清涼藍莓醬和軟糯山藥搭配的藍莓山藥,滋潤雪梨配紅酒熬煮的紅酒雪梨,細膩蛋黃和香糯南瓜組合的蛋黃焗南瓜,這些都是東北版的“分子料理”;

憑借超凡手速才能完美制作的炸酸奶,糯米夾在紅棗里一口一口的“開口笑”(也叫心里美),又包含東北漢子為東北姑娘極盡想象力的創造。


其實何止是女士?這些甜糯精致的菜肴,蘊含的全是東北男人對家中媳婦、孩子、長輩的尊重與溫柔,代表著這片黑土地上特有的人情味,也是東北文化中一種特殊的人文關懷。
- END -
文丨趙四
編輯 | 九月
封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簽約賬號【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東北菜只分兩種:硬菜,和女士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