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糞便里提取的“藥”,竟能減肥治抑郁?看完再也不嫌棄它了

2020-11-26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騰訊醫典 騰訊醫典

54歲的單平芳完成了第13次糞菌移植治療,現在她終于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每天只大便一次,走路一萬步。

過去的7年里,她和因病請辭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樣,飽受潰瘍性結腸炎的折磨。腹瀉、便血、每天大便十幾次。這讓她虛弱到日常走路都吃力。結腸還出現了不典型增生,有癌變可能,一度面臨大腸切除的風險。

糞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 FMT) 是指將健康人的糞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通過重建腸道菌群構成,治療相應疾病的技術。這項“有味道”的技術被發現對治療某些難治性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2020年10月,糞菌移植技術被美國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證明,對超過90%的艱難梭菌感染患者有效。此前糞菌移植已經被寫入《美國胃腸病學雜志》[MOU1] 發表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治療指南”,還被《時代》雜志評為2013年度“十大醫學突破”之一。

2012年和2013年,美國和中國分別建立OpenBiome和中華糞菌庫,用于糞菌移植的研究、治療,并向全國提供公益性的糞菌移植治療緊急救援計劃。

(糞菌移植實驗室)

隨著研究的推進,醫學界發現糞菌移植技術更廣闊的潛力。能夠治療偽膜性腸炎,控制潰瘍性結腸炎、糖尿病、癌癥放療后出現的放射性腸炎、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腸道的排異反應、甚至治療精神疾病、延長壽命,這種“有味道”的療法像辟邪劍譜一樣,劍走偏鋒,從不尋常處給了很多痼疾,帶去新的治療可能。

潰瘍性腸炎是典型的難治性腸炎,病因不明,目前還無法徹底治愈,病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安倍晉三從17歲起就表現出潰瘍性腸炎的癥狀,臨近考試時,常常腹痛、腹瀉、便血。此后的四十多年間,安倍接受了各種治療方法,但病情還是在不斷反復中加重,甚至在政務工作中頻繁跑廁所,引發日本民眾擔憂。據稱,安倍在任期間,最多一天需要如廁20次。活動出行時,甚至要特意規劃出行路線中的廁所路線。安倍晉三也因此兩度請辭首相職務。

(安倍晉三)

單平芳是在2013年確診潰瘍性腸炎,此后開始輾轉治療。從深圳到廣州,從柳氮磺安到美沙拉嗪、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劑。各種治療方法先是起效,但病情總會再復發,并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從最開始的腹瀉,到出現腹痛、逐漸便血,最嚴重的時候每天要大便十一二次。身體每況愈下,最虛弱時體重從120斤降至76斤,“每天走兩三千步就差不多(不行)了。”

2018年10月,單平芳在醫生推薦下嘗試糞菌移植治療。當時她的情況已經不容樂觀。結腸潰瘍十分嚴重,幾乎失去了基本的功能;還出現了有“癌前病變”之稱的不典型增生。按照傳統療法,幾乎只剩下將整個大腸切除的選擇。

兩年來,單平芳共接受了6個療程、一共13次糞菌移植。最初2-3個月為一個療程,最近一次治療距離上一次間隔10個月。隨著移植的進行,結腸的病變逐步緩解。現在她的體重恢復到了100斤,不典型增生基本消除,排便也恢復正常。幾乎每天一次,只是偶爾會有極少量便血。

單平芳的主診醫生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中華糞菌庫創始人張發明。據張教授介紹稱,潰瘍性結腸炎是典型的難治性腸炎,不能徹底治愈,只能控制病癥。應用傳統的抗炎藥、免疫制劑和生物制劑治療,有效率低、副作用多、費用昂貴。而糞菌移植技術的有效率可以達到75%的有效率。

(張發明在進行糞菌移植手術)

除了潰瘍性腸炎,還有其他多種腸道疾病,糞菌移植技術也都表現出讓人期待的療效。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同屬嚴重的腸道疾病。據美國衛生保健流行病學會(SHEA)估計,美國每年約有 45.3萬例CDI患者[MOU1] 。而采用傳統方法(甲硝唑、萬古霉素)治療后,CDI的首次復發率為15%~30%, 二次復發率達到40%, 三次復發率則達到65%。高復發率帶來的是高昂的治療成本。而應用糞菌移植治療CDI的有效率超過90%。

糞菌移植因此在2013年被寫入美國胃腸病學雜志發表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治療指南》,作為官方指導治療方法。

多年的實驗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糞菌移植的有效性。2020年10月,美國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發布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糞菌移植對超過90%的艱難梭菌感染患者有效。

不僅如此,隨著研究的推進,醫學界還發現了糞菌移植更廣闊的應用潛力。《中華炎性腸病》雜志的一篇文獻綜述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糞菌移植可用于治療多種菌群失調相關性疾病,包括便秘、腸易激綜合征、肝病、血液疾病、代謝綜合征、自閉癥、癲癇等。

普通人很難想象,糞菌移植在人體很多方面都展現出了驚異的潛力。比如,對于苦惱自己的身材太胖或者擔憂超重帶來健康風險的人。
2013年,《科學》雜志發表了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凡妮莎的一項“減肥試驗”。她把胖瘦不同的人群的腸道菌群分別注入無菌小鼠的腸道,并定量喂給他們食物。一段時間喂養之后,接收肥胖人群腸道菌群的小鼠表現出了肥胖相關的代謝表型,體重和脂肪都顯著高于接收纖瘦人群腸道菌群的小鼠。

這說明,腸道菌群可能是影響體型的重要因素,移植纖瘦人群的腸道菌群或許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再比如,現代人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大,精神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多地顯現。

2019年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顯示,除老年癡呆外,六大類精神障礙的終生加權患病率為16.6%。這六大類精神障礙分別是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癥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沖動控制障礙。也就是說,七分之一的國民,一生中至少遭遇其中一種精神問題。

澳大利亞精神科醫生羅塞爾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精神病學雜志》(《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nral of Psychiatry》)上介紹了一例糞便移植治療雙向情感障礙的個案。

時年29歲的一名女性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曾經10次因抑郁、躁狂入院治療。由于服用各種精神類藥物,患者體重增加,身體功能水平低下,感覺自己毫無無生活質量。后決定移植無精神病史、體型纖瘦的丈夫的腸道菌群。

經過11個月內的9次糞菌移植治療,患者的抑郁癥狀和躁狂癥狀都逐漸消失,停藥后也未出現癥狀,體重還下降了33千克。

這似乎預示著,基于腸道菌群的新視角,可以發現理解、治療精神類疾病的新方法的可能。

壽命可以說是醫學的終極問題。

2019年,西班牙奧維爾多大學的生物學家瑟利亞發現,早衰癥患者隨著病程發展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腸道失調,而在健康的百歲老人體內沒有類似現象。瑟利亞將健康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早衰癥小鼠的腸道,幾周內早衰癥狀開始減緩,早衰小鼠的平均壽命延長了近15%。

盡管這樣的研究成果目前不能直接應用到人類身上,但展現的潛力依然讓人心動。

糞菌移植的功能強大得有些玄學,幾乎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又一個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對此,張發明強調,“糞菌移植不是萬金油。”(有治療效果的)各種疾病都是相當寬泛的概念,而糞菌移植有效的只是其中和腸道菌群相關的分支。比如糖尿病,“(糞菌移植)并不是說把所有的糖尿病都治好,其中的糖尿病合伴發疼痛的神經病變最值得選擇該技術[MOU1] 。”

張發明還解釋說,雖然上述疾病由不同科室診療,但都有相同的病因。“就像抗生素可以治療全身不同器官的感染,腸道菌群移植可以治療全身各個不同器官的疾病,也是因為疾病的本質是(腸道菌群)異常參與了全部或者部分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可以產生的影響,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重要。

人類體內,腸道菌群數量以百萬億計,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之多。細菌種類可達1000種,基因總量是人類的100多倍。許多人體不具備的代謝功能要靠腸道菌群完成。甚至在糞便中,有50%都是細菌。

而腸道貫穿人體軀干,擁有被稱為“第二大腦”的腸神經系統。

腸神經系統包含5億多個神經元,(差不多是大鼠神經元數量的五倍)。腸神經系統中已經確認的神經遞質有40種。人體內50%的多巴胺和在此產生,95%的血清素存在于次而非大腦。前者被通俗地理解為“快樂神經遞質”,與愉悅和獎勵系統強相關;后者則有撫平情緒的功效。

所以,腸道和腸道菌群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人體的大部分活動,有如此廣泛的應用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網絡平臺上,糞菌移植一度被戲謔為“吃屎治病”。人們第一次聽說往往驚異且排斥。

在國內研究的早期階段,不了解情況的公眾覺得惡心,把它當做笑柄;部分醫生也認為這不是標準的現代醫學療法,不愿推薦;就連取得療效的患者也不好意思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情況。甚至有人發匿名郵件給研究人員要求“不要胡說八道!”

實際上,現代醫學中有明確文獻記載的第一例應用人糞便治療疾病發生在1958年。當時有四位嚴重偽膜性腸炎患者,使用常規抗生素、激素治療均無效果。主治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外科醫生本(Ben Eiseman)用健康人的糞便制成糞水,對病人進行灌腸,成功治愈了其中3例。

中國早期的糞菌移植技術的確比較粗陋。研究人員手工采集新鮮的糞便,經過簡單的過濾和離心制備成糞清液,然后注入病患的腸道內。外國醫生現在仍有的這么做。

這種“不體面”大概是是糞菌移植難以被接受的重要原因。但隨著技術方法的進步,糞菌移植已經離污穢更遠,而離整潔嚴謹的醫學實驗更近。

2014年,張發明團隊研制了智能糞菌分離系統。承載糞菌的糞清液不再需要手工制備,只需要將合格的糞便放入儀器,一小時內就可以拿到可以用于移植的糞菌液。研究人員全程不需要接觸糞便,所有的耗材都是一次性的,連儀器都不需要清洗。同年,憑借這一貢獻,張發明受邀登上世界胃腸病組織官方雜志[MOU1] 封面并發表專家評論。

(智能糞菌分離系統)

2015年,中華糞菌庫成立,依靠世界首個用于糞菌移植的GMP級別[MOU1] 實驗室,空氣全部凈化,“在實驗室里,比我們實驗室之外的環境還要好。”以前“一搞這個東西(糞菌移植)覺得很惡心,給工作人員兩倍的工資,人家不愿意干,所以團隊一直不穩定。現在再也沒有這種情況了。”張發明介紹說。

雖然出身于污穢之物,但糞菌移植也是嚴謹的醫學研究。這一點或許從捐獻糞便的嚴格要求可見一斑。

中華糞菌庫篩選出一名合格的糞便捐獻者要經歷多輪篩選。問卷初步篩查、當面篩查、醫學檢驗篩查、甚至還要進行心理篩查。“從身體到心理各個方面都要全面評估,合格之后才算‘入門’。”入選之后,還要進一步對捐贈者進行定期監控篩查檢查,捐贈者在整個捐贈周期都要恪守良好的生活方式,吸煙、飲酒、燒烤都可能造成便源不合格。一份合格的便源要“各方面都非常完美,就像飛行員一樣,精益求精。”在嚴格的篩選下,每100名候選人中,只有2~4名合格的捐獻者。

(中華糞菌庫)

張發明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廣糞菌移植。目前中華糞菌庫已經進行了上萬例糞菌移植的治療,國內提供糞菌移植治療的醫院也累計有數十家。

遺憾的是,盡管療效上佳,技術流程也變得干凈,但公眾對糞菌移植技術的認知度依然很低。中華糞菌庫對中國6所醫學院校的1828名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47.76%的醫學研究生在本次調查前未曾聽說過“糞菌移植”, 就是執業多年的醫生群體,真正理解這些的人其實也不多。

(為保護隱私,單平芳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由騰訊醫典和鳳凰WEEKLY聯合出品,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一二博| 在线娱乐场| 大三元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上游棋牌下载| 网上百家乐开户送现金| 保康县| 水果机价格| 诚信百家乐在线平台| 百家乐官网塑料扑克牌盒| 电脑版百家乐分析仪| 百家乐官网代理在线游戏可信吗网上哪家平台信誉好安全 | 百家乐官网斗地主炸金花| 爱赢娱乐城开户| 百家乐游戏合法吗| 银泰娱乐城| 百樂坊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兰桂坊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百家乐视频游戏世界| 百家乐官网专业术语| 七胜国际娱乐| 红9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金榜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概率| 棋牌乐| 茅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新濠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路单破解方法| 新葡京娱乐城官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络百家乐| 百家乐五湖四海娱乐网| 杨筠松古法风水24| 波音百家乐官网自动投注| 皇冠网热门小说| 大发888娱乐城官方网站lm0| 百家乐辅助工具| 百家乐官网网上真钱娱乐平台 | 网站百家乐官网假| 新澳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游戏厅百家乐官网软件|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技巧|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