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叫好不叫座的《氣球》,難逃國產文藝片的命運?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本周上映的口碑最佳正在消失。
上映三天,票房3百萬,排片只剩下1%。
照這樣的速度,一兩天之后,在你的城市還能看到這部電影嗎?
時間不多。
Sir不得不再一次提醒:
趁飄走之前,快抓緊它。
氣球

藏地電影的代表,上兩部電影《塔洛》《撞死了一只羊》都曾大放異彩。
《氣球》早有口碑在外,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等數十個國際電影節,獲得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等十多項大獎。
叫好不叫座。
就是國產文藝片必須接受的命運嗎?
在Sir看來,《氣球》或許不是一部會主動走近你的電影。
它就這樣漂浮在空中。
好像脫離了人群,卻靜靜關照著我們的腳步。
你無法預測在什么地方。
猛地就被導演牽動了一下心神。
01
吹脹
這部電影如果要用氣球的三種狀態來比喻的話,那么分別是:
吹脹、破裂、飄蕩。
電影一開始,就是個不斷吹氣的過程。
張力在一點點增加,但你就是察覺不到會從哪里發生破綻。
女人卓嘎。
到衛生所來看病,男醫生問她怎么了。
卓嘎回避了:“不方便給你說,是女人的病。”
終于等到了女醫生回來,她才悄悄地說出了這次上醫院的目的——
做結扎手術。
家里已經有三個孩子,再生,就違反藏區計劃生育的規定了。
要罰錢的。

卓嘎說,用完了……
“你家那口子是種羊嗎?發了那么多還不夠?”
這時卓嘎甜蜜又害羞地笑了:
最近他不知道怎么了,就跟個種羊一樣,像是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臨走前,她還給了卓嘎一個避孕套,以備不時之需。
男人達杰。
從朋友那里借來了一只很能干的種羊,要給自家的母羊配種了。
母羊不下崽可不行,一家人的經濟來源都靠著這群羊呢。
把種羊放進羊圈的時候。
種羊興奮了。
達杰跟著也興奮得不行。

達杰和卓嘎的兩個小兒子。
他們想要的,是氣球。
每次達杰出門,他們就讓爸爸到鎮上買氣球回來,可是達杰心里哪裝得下這些破事,每次都沒給買。
兒子就只好自己到處找氣球。
有一天他們拿著兩個白氣球在玩耍。
達杰問:“氣球不是圓的嗎?怎么是這個形狀的?”
問完之后,他自己秒懂了。
生氣地把氣球戳破——
老子都不夠用,你們竟敢拿來玩!

生活不算富裕,有點小擔憂、小煩惱,但總的來說是過得去的,對未來還抱著期盼。
一次。
兒子拿著“白氣球”,和朋友換了一個哨子。
被對方父親發現后找上門來算賬。
達杰和他誰也不服誰,兩個人扭打在一起,掉進了給羊除蚤的藥池。
你看這時旁人一陣哄笑。
兩個兒子也乖巧地坐在邊上觀戰,一點不擔心爸爸打輸。

到目前為止,以氣球為核心,周圍已經牽出了一群人。
你仍看不出,誰才是整個故事的主角。
直到一聲巨響——
02
破裂
在完成配種后。
達杰帶著大兒子,開著摩托車把種羊還給了朋友。
晚上他們在朋友家坐下,喝酒,吃飯。
感覺終于卸下了一個擔子,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然而一個電話打來,達杰的臉色瞬時煞白。
一路趕回家,推開門,只感覺眼前的一切都搖搖欲墜。

在下午放羊的時候出了意外。
達杰去問上師,想知道父親的亡靈轉世到什么地方。
上師說的是,亡靈會順利轉世回到家里。

卓嘎說,會不會是上師弄錯了。
達杰說,上師怎么會錯。
在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后,卓嘎去衛生所檢查,果然,她懷孕了。
想起來。
都是因為那個被偷走的“氣球”……

卓嘎就像是中途突然被選中的主角,抽掉了腳下的踏板,開始急速下墜。
生,還是不生?
她不想生。
家里有三個孩子,本來已經經濟緊張,再生下一個孩子,交了罰款還怎么生活呢。
可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達杰后,達杰大發雷霆。
“老人家生前對你這么好。”
“你這個妖女。”
甚至,他一巴掌打在了卓嘎的臉上。

原來生活的歲月靜好,像是個氣球,一戳就破。
我們才知道,卓嘎才是所有沖突聚集的焦點,而這個核心人物,此前幾乎是隱形的。
她出現的次數很少。
每次出現不是給家里的羊喂食、洗衣服,就是照顧孩子。
Sir注意到一個場景。
男性和女性在這里天然被分割開來。
達杰借來一個種羊來給家里的羊交配,從把羊抬下車到羊的交配儀式,卓嘎始終沒有出現。
把種羊從車上抬下來的,是爺爺和家里的兩個男孩子;
羊交配前的儀式,卓嘎只是負責為他們端來茶碗。

萬瑪才旦的電影,多次表現過這種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外來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困境。
《靜靜的嘛呢石》是沉迷電視的小喇嘛。


電視上介紹,英國的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
爺爺問,什么試管嬰兒?
聽完后他讓孫子趕緊關了電視,說經書里的世界末日真的要來了。

許多人開始松動了觀念,調整了生活方式。
但女性,仍然是整個版塊中,最被忽視的部分。
咱女人又不是為生孩子才來世上的
過去的女人這么辛苦生那么多
為的是啥呢?

飄蕩
萬瑪才旦說:
《氣球》不是一個女性主義的命題作文。
只不過一場風暴。
不可避免地在卓嘎的子宮里發生了。
這個始終沉默的女性,開始意識到了自己身體的不自主,以及命運的無奈。
她能生幾個孩子,政策早已規定了。
而她懷上了孩子后,要聽從上師的旨意,丈夫對她軟硬兼施,就連她最看重、學習成績突出的大兒子,也對她說:
“媽媽,爺爺對我最好了,你不要這樣做。”
卓嘎的子宮,是一片由政治、宗教、家庭掌控的領地。
唯獨沒人問過,卓嘎她自己的感受。
與卓嘎形成對照的一個細節是。
種羊交配前,達杰把一只沒有生育能力的母羊單獨分到另一個圈里。
卓嘎說:“這母羊挺老實的。”
達杰說:“不產羔,老實有什么用呢?”


但Sir仍然要提醒的是。
女性困境是電影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的意蘊。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最能說明問題。
紅氣球飄向空中。
抬著頭眺望的,是與之牽連過的每一個人:小孩、達杰、醫生、賣氣球的人、羊販子……

《氣球》則呈現出更加多元和復雜的問題——
傳統與現代。
現實與信仰。
生育與死亡。
氣球,這一輕盈的元素,是所有問題的連接點。
它可以是孩子的玩具,也可以是成人的玩具。
它既是一本小說的名字,也可以是卓嘎鼓起的肚子。

《氣球》提醒我們的是——
問題的反面,未必就是解脫之道。
與卓嘎命運形成對照的,是她出了家當尼姑的妹妹阿尼。

從電影的暗示中,我們能猜測到,阿尼意外懷了孕,將孩子打掉后,犯下了宗教的罪孽,于是選擇出家贖罪。
在一次偶遇中,對方給了她一本小說《氣球》。
里面寫的是他們當年的故事,以及兩個人之間的種種誤會。
舊情人想要登門解釋,被姐姐卓嘎攔在門外。
小說,也被她丟進了火爐。

互相強迫著對方的命運。
卓嘎認為塵世是苦的,于是她先幫妹妹斬斷塵緣。
而妹妹阿尼,則警告姐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既然亡靈選擇了你的肉身
那么拒絕他的降生
對他來說多痛苦啊

《氣球》在說:
性是什么?
為什么它緊緊連接著罪孽和歡愉的兩極。
人生的真相又是什么?
為什么我們那么難,聽從一次內心的選擇。
就像那個越飄越遠的氣球。
它牽動我們每個人。
又難以被我們真正抓住。
達杰和大兒子甚至沖進手術室。
在手術床上起來的卓嘎,滿臉淚水地看著他們。
但流產手術到底做完了,還是卓嘎聽從了他們而沒有做,電影里沒有說。
只知道卓嘎跟著阿尼一起出發去寺院前,卓嘎對阿尼說:“女人是不是只有做了尼姑,才可能沒有那么多牽掛呢?”
《氣球》不是要爭取和吶喊什么,它展現一片氤氳和混沌。
就像是電影中的一個現實和夢境交織的鏡頭。
但愿能映照出,你靈魂中某個真實,又未曾觸碰過的角落。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原標題:《那么多人吹,但我怕你很快看不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