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起死,我更怕癌痛”,癌痛究竟如何緩解?
原創 祝博士 祝您健康雜志
癌癥,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存在。
總說癌癥多恐怖
當問到恐怖在哪里的時候
恐怕沒人能具體描述
畢竟癌癥帶來的痛苦
不是旁人可以感同身受的
有一種長久的苦痛,反復且難以抑制,會讓人感受到一種絕望的痛苦。
這種痛,大多數出現在癌癥患者身上。在與疼痛有關的因素中,以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約占80%,居于第一位;同時,治療腫瘤也可引起疼痛,占10%左右。
直接引起的癌痛
癌癥腫瘤病灶不斷增大會侵犯周圍器官組織,過度牽拉、壓迫局部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癌痛,腫瘤組織潰爛也會引發癌痛。
治療過程中的癌痛
患者手術后的切口可能會引發神經損傷性癌痛,而放療化療則會影響正常組織,從而帶來癌痛。
間接引起的癌痛
由于患者體質體力的下降,出現感染時就會導致局部癌痛,另外,癌細胞的骨轉移帶來的痛苦更為明顯。
腫瘤給患者帶來的疼痛難以言喻。

癌痛,腫瘤患者的夢魘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發癌癥病例1800多萬,死亡960多萬,其中50%的患者有癌性疼痛癥狀,70%的晚期癌癥患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
而在這些疼痛患者中,由于各種因素,50%~80%的患者疼痛癥狀沒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研究表明,中國癌性疼痛患者的發病率高達50%左右。
很多患者表示自己不畏懼死亡,但過分擔心因疼痛帶來的痛苦折磨,希望能平靜離開人世。
如果患者的疼痛癥狀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引發精神障礙,例如適應障礙和重度抑郁發作等,會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導致自殺事件的發生。
長期慢性疼痛對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
01 影響患者睡眠,嚴重者可致長期失眠。
02 導致食欲減退,影響消化功能,降低免疫功能。
03 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02
鎮痛藥,是癌癥患者的救命稻草
癌痛的治療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大類。
藥物治療有非甾體類藥物(布洛芬等)、阿片類鎮痛藥(嗎啡類藥物)及精神科藥物三大類。
鎮痛藥物,成了大部分患者緩解疼痛的救命稻草。
阿片類藥物主要用于中重度的疼痛治療,如癌痛。這類藥物主要包括嗎啡類藥物、可待因類藥物等,對鎮痛有療效。
當可待因或類似藥物鎮痛無效時,嗎啡類藥物則仍是一種效力較強的鎮痛藥物。
嗎啡類藥物和可待因類藥物都是通過作用于腦和脊髓的疼痛中心,從而阻斷疼痛的傳遞來減輕疼痛的。
可一直使用鎮痛藥物,會上癮嗎?
癌癥患者無須強忍癌痛或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用止痛藥物,這是錯誤且危險的。因為強忍癌痛只會讓疼痛感不斷加劇,因此面對癌痛一定要積極治療而不要忍。
即使癥狀減輕,無須依靠藥物抑制病痛,患者也不能盲目停用嗎啡類藥物。只能在醫生的監護下逐步減少劑量。如果突然完全停用嗎啡類藥物會產生戒斷癥狀,比如出現全身不適和腹瀉。
如果患者的疼痛癥狀因為放療而減輕,醫生會在幾周后逐漸給患者減量。防止患者出現戒斷癥狀所需要的劑量,只是先前用于緩解疼痛的嗎啡類藥物劑量的1/4左右。
對大多數癌癥患者而言,口服通常是嗎啡類藥物最好的使用方法?;颊咧恍枳襻t囑服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癌痛癥狀有所緩解后,再根據醫囑調整。
切忌擅自用藥,以免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

除了藥物治療,還能怎么緩解癌痛?
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選擇創傷性非藥物療法、物理療法和心理治療,它都能一定程度緩解癌痛癥狀。
01 創傷性非藥物療法包括姑息手術、麻醉、神經外科治療等方法。
02 物理療法包括皮膚刺激、鍛煉、固定術、經皮電神經刺激及針灸療法等。
03 社會心理干預方法采用認知和行為技術,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轉移或分散注意力、放松和臆想是最常用且容易操作的方法。
我們無法體會癌癥患者身上的痛
唯一能為他們做的就是給予足夠的信心與陪伴
積極地幫助患者接受治療
病魔無情 人有情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癌痛能被人類攻克
患者能遠離痛苦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的話
原標題:《“比起死,我更怕癌痛”,癌痛究竟如何緩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