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秋冬養生滋補脾胃,怎能少了這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
原創 編輯部 白熊 常笑健康
天氣逐漸轉涼,中醫上說,秋冬正是潤補脾胃的最佳時節。說到調理脾胃,被譽為“五谷之首”的小米,正是補中益氣、和脾益腎的上佳之選。
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對各類疾病有著不俗的調理效果,可謂兼具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小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小米是我國的傳統食物,又名為“粟”,民間俗稱谷子,起源于黃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

小米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可以緩解口臭和腳氣并防止口角生瘡。一般的糧食中是沒有胡蘿卜素的,而每100克小米中含有0.12毫克胡蘿卜素,以及大量的維生素E,可謂維生素的“天然儲藏庫”。
而且,小米中含有大量的鐵、磷和鉀等礦物質和無機鹽,其中的鐵具有良好的補血效果,磷具有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身體組織器官修復的功效,而鉀有助于維持神經健康、協助肌肉正常收縮等。

小米,養生賽道上的“全能選手”
小米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有著健胃養胃、補虛損、滋陰養血、清熱解渴、提高睡眠質量等養生效果。
潤補脾胃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小米可以“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其實這些反胃、熱痢和虛損等癥狀,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表現。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味甘色黃入脾胃經,由于小米的顏色是黃色的,口味是甘而咸的,所以能夠起到“和胃溫中”的調理效果。

對于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小米還可以緩解突發的胃痛,并且調和胃酸分泌,對慢性胃病的治療和預防也有著輔助作用,從而能夠降低胃腸道疾病的發病率。并且,小米能夠提高身體排出廢物和毒素的效率,也能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滋陰補腎
古人云“人食五谷而化精”,實際上五谷都有養精補腎的功效,而小米作為五谷之首,其補腎功效最佳。李時珍稱小米為“腎之谷”,正是因為小米味咸,而咸味入腎,因此小米具有益腎氣、補元氣的功效。

產婦坐月子時,也會用小米粥來調理身體。每100克小米含鐵量高達5.1mg,這些豐富的鐵元素可以為機體的紅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
安神助眠
小米中含有豐富的色氨酸,每100克小米含有202毫克左右的色氨酸,色氨酸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具有令身心放松和增加愉悅感的作用,并且可以減緩神經活動、令人形成睡意,也被稱為“人體天然的安眠藥”。因此,如果在晚飯中食用一些小米,具有一定的安神和助眠效果。

講了這么多關于小米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那么中國最好的小米到底在哪里呢?這就要看“中國四大名米”了,即山西沁縣的沁州黃、河北蔚縣桃花米、山東章丘龍山小米、以及山東金鄉小米。
這些地方的小米美名遠播,一方面由于其品質的確上乘,含有更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的贊賞和喜愛,在民間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作為中國四大名米之一,味美甜香的沁州黃小米也被當地百姓稱為“金珠子”,煮出的小米粥香糯綿軟。沁州黃小米曾經深受康熙皇帝的贊賞,被賜名為“沁州黃”,從此名揚天下。
河北蔚縣的桃花米也稱為“九根齊”或者“蔚州黃”,同為我國“四大名米”之一。桃花米較尋常小米色黃味香,粘甜可口,在唐朝時就被當成貢米,深得武則天喜愛,唐代大詩人元稹還為桃花米寫過一首詩:
倚棹汀江沙日晚,鮮花野草桃花飯。
長歌一曲煙靄盡,綠波清浪又當還。
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而傳世的元稹,也為桃花米“代言”,可見小米在飲食歷史文化中的現象級瞬間。
山東章丘龍山小米,歷史頗為悠久,其藥用價值更入選了《神農本草經》——“其味咸、微寒、養腎氣、除胃熱、治消渴。”清朝乾隆出巡山東時,更將龍山小米封為“龍米”,為這種深受民間喜愛的小米蓋上了“官方認證”。
山東金鄉縣的金米同屬“四大名米”,在建國十年大慶之際,成為周總理招待中外賓客的“指定用米”,也曾風頭無兩。

俗話說“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陜西米脂的女人以美貌聞名,米脂因盛產小米、米汁如脂而得名,米脂女人就被這一抔小米養出了俏麗容顏,塑造了米脂的一段佳話。
///
一把金黃的小米,一碗飄香的小米粥,凝結著太多太濃的飲食民俗以及傳統情感,小米就像陪伴在老百姓餐桌上的老朋友一樣,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還潤物無聲地滋養著生息和命脈。在天氣越來越涼的秋冬季節,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也是一種安穩的幸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