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圓桌|從一批新亮相手稿,看吳湖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20-11-19 19:56
来源:澎湃新聞
藝術評論 >
字号

吳湖帆是公認的20世紀中國書畫與鑒藏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集創作、鑒藏與研究三位一體,不僅是繼吳昌碩之后領袖江南繪畫風尚的“畫壇盟主”,更是家藏宏富并在書畫鑒定領域具有權威的鑒藏巨擘,被稱為中國近現代書畫鑒定的奠基人。

晚年的他曾飽受磨難,留下很多懸而未決的難題,隨著學界對于吳湖帆的研究持續深入,近日,一批吳湖帆30—50年代未出版的原始手稿在上海亮相,共10冊,內容涉及吳湖帆的鑒藏與創作情況、吳湖帆的詞學創作等。昨天,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針對這些手稿舉辦了“梅影遺珍——吳湖帆文獻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新史料對印證和補充現有吳湖帆研究有著積極的作用與意義,應該全面認識吳湖帆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價值。

吳湖帆(1894年—1968年)

新亮相的一批吳湖帆原始手稿

研討會所在的上海唐香文化空間展示了吳湖帆原始手稿文獻計10冊,《梅景書屋書畫目》《梅景書屋題跋記》《吳湖帆過眼錄及題跋記》《李長蘅書畫冊題跋記》《愙齋藏青銅器及書畫目》《梅景畫笈目》6冊展現了吳湖帆的鑒藏與創作情況,《梅景書屋書畫目》冊記載了吳湖帆所藏的370件書畫作品及祖父吳大徵所藏的71件書畫作品;《梅景書屋題跋記》冊記載了吳湖帆對元唐子華《雪港捕魚圖》、方方壺《坐看云起圖》、明金俊明《墨梅》、王鑒《仿古山水冊》等十多件書畫作品所作的題跋和收藏筆記;《吳湖帆過眼錄及題跋詩》冊記載了吳湖帆過眼的書畫作品400多件,書畫題跋若干篇;《李長蘅書畫冊題跋記》是對李長蘅的一幅十開《仿古山水冊》作品的題跋進行抄錄,并加上自己的見解與說明;《愙齋藏青銅器目錄及藏書畫目》記載了愙齋(吳湖帆祖父吳大徵的號)豐富的青銅器收藏和書畫收藏,青銅器多達300多件;《梅影畫笈目錄》記載了吳湖帆從1944年至1953年間所創作的50件精品力作,記錄了創作年代、作品名稱和為誰創作等信息。

“梅影遺珍——吳湖帆文獻學術研討會”現場

史料中更有一些年份較早未成體系的手稿和往來信件、手札以及因涉及反映時局與政治的打油詩等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被出版。比如其中一封書信為黃炎培致吳湖帆信札,信中記載了毛主席收到吳湖帆的作品后,給五百元潤筆費的史料。

一些與會學者提到,新的文獻史料對研究吳湖帆的鑒藏、書畫創作、詩詞創作等有著重要意義,與現有吳湖帆的文獻史料也可相互印證,進一步補充完善。也有與會學者提到,吳湖帆研究的深度,可待拓展空間還很大;應該全面認識吳湖帆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價值。

展出的黃炎培致吳湖帆信札,記載了毛主席收到吳湖帆作品的態度

吳湖帆過眼題跋古畫不下兩千件

吳湖帆之孫吳元京提到,他的祖父一生75年,無論從他的繪畫、書法、鑒定、收藏、詞學還是教育,是社會上公認的一代大師,“通過爺爺收藏的這些物件,青銅器、繪畫以及他整理的文字,可以看到他那種艱辛、執著、堅毅不拔的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應該算他那代人里頭的表率了。爺爺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從我高祖那里學來的,大家可能看過2015年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吳湖帆鑒藏展’,展出的《愙齋集古圖》作品中是我高祖當年把自己收藏的青銅器拓片做成手卷,通過這種像圖案一樣的形式固定下來,(本來是作為傳給子孫后代的),這些作品現在流傳到社會上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他說。

元 唐子華《雪港捕魚》 上海博物館藏,上部為吳湖帆題跋

吳湖帆手稿中對元代唐子華《雪港捕魚》的記錄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畫壇圣手吳湖帆傳》著者戴小京提到,吳湖帆又不僅僅是一位畫家,他的實踐活動最后都歸于學術研究,這是很了不起,也是很難的。他對中國山水畫的分類,對中國歷史上畫家的梳理,大概在整個二十世紀是絕無僅有的。按照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的梳理,他過目的吳湖帆在古畫上的題跋就有2000多件,而且他不是簡答的題一個“真”或者“假”的問題,而是把來龍去脈、畫風流派都梳理出來了。

吳湖帆手稿

 

吳湖帆手稿

吳湖帆原始手稿

有助于1949年以后上海美術界轉型期歷史的研究

史料中披露了一些年份較早未成體系的手稿和往來信件、手札以及因涉及反映時局與政治的打油詩等,出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內容并未被公開出版過。比如多位與會學者專家提及的其中一封黃炎培致吳湖帆信札,信中記載了毛主席收到吳湖帆的作品后,給五百元潤筆費的史料。多位與會學者認為,吳湖帆未出版的原始手稿有助于研究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美術界的轉型這段歷史。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近現代文獻研究專家張偉提到,黃炎培先生的信札揭示了文化藝術圈在1949年以后和新中國的關系。這些文藝界頂級的人物,在1949年以后,有的選擇留下來,有的奔赴海外,他們是怎么處理這之間的關系的,這里面有很多的復雜性,他認為在這方面有很多的文章可做。張偉提到,上海圖書館是收藏有吳湖帆先生文獻最多的一家單位,包括日記、手稿、簽名本等,對于研究一位畫家,既要研究他的畫作,又要跳出畫作,而文獻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原上海檔案局副局長、研究館員邢建榕也認為,這批史料既是吳湖帆先生本身的檔案材料,又跟當年整個美術界的轉型有關。“像吳湖帆先生這樣一位大家,既是從民國那個時代過來的,到了新中國,就面臨著政治和創作上的轉型,包括朋友圈的重組。關于這方面的史料,原稿里邊有較多的反映。”

吳湖帆手稿

戴小京提到,在藝術創作上吳湖帆很少跟隨浪潮,他從1949年到1966年前后,大多處于足不出戶、被邊緣化的過程中,“但他在自己個人繪畫的上的探索從來沒有間斷過,他的幾個創新之作,比如《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體現出他在新的繪畫方式和內容方面的探索。”

程十發藝術館名譽館長程多多在回憶了兒時跟隨其父程十發對吳湖帆的印象后說,”吳湖帆是我尊敬的老前輩,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在畫上有骨氣,做人也有骨氣。我聽到我父親對我講起過他多次,比如關于他那張很了不起的畫作《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因為我那時還小,我父親就說你仔細看看,里面有重大改革,這里面有傳統的東西,有筆墨,有新意,又很符合形勢。”

吳湖帆,《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上海中國畫院藏

吳湖帆手稿

美術史學者、畫家湯哲明認為,吳湖帆在主題創作上,也是很成功的。“《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很高級,很多人當時畫了很多主題創作,我們今天看不下去的,吳湖帆的《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完全是用國畫的方法來畫,沿襲元人筆墨,宋人丘壑,唐人色彩。在藝術上仍然留得下東西。”

上海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吳湖帆文稿》編校者梁穎表示,這十冊吳湖帆文獻數量不大,但覆蓋面非常寬,幾乎囊括了吳湖帆藝術活動的方方面面。其中《廣宋詞三百首》,吳湖帆解放前曾編過詞集,并且在刊物上發過廣告,準備要做這部書,但后來沒有出版。吳湖帆除了創作詞,還在編寫詞集,現在我們等于有了一個非常新的材料,“吳湖帆的習慣,無論是自己編訂書畫目錄,鑒定題跋,他都喜歡做反復的編輯和修訂,這是他的一個特點。所以有很多書,可以看到有重復的,可能有非常多的修訂稿本。這些文本之間的關系都需要做仔細的研究才能搞得清楚。而這次披露的幾冊文獻,就可以對吳湖帆的創作實踐有更多的了解,這對于吳湖帆各個方面的研究,都會提供非常好的第一手材料。”

吳湖帆《廣宋詞三百首》

吳湖帆研究的深度與可拓展空間還很大

原上海檔案局副局長、上海大學兼職教授邢建榕曾編過《近代中國名人墨跡》,他認為,如果評定一批手跡的價值,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名人效應,二是史料價值,三是文物和書法效應,“從這幾個方面來講,這批文獻有比較高的價值。吳湖帆是從舊時代過來的大師,在新時代會有轉型,包括思想上、創作上、甚至朋友圈方面,這批文獻很好地反映了這個轉型過程。”

元代張中《鴛鴦芙蓉圖軸》,可見大量吳湖帆題跋

澎湃新聞藝術主編顧村言表示,學界對吳湖帆研究的深度,可待拓展的空間還非常之大。他提到,他所喜愛的中國書畫史上不少赫赫名跡都有吳湖帆的題跋,前不久在私人收藏的幾件古畫上也意外看到他的題跋,“他過眼的古書畫多且精,從《女史箴》圖到清代名家,而且都記下了隨感與鑒定文字,三言兩語,非常精到,但目前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關于吳湖帆書畫鑒定題跋目錄的整理,非常期待學界能做這樣一個事情,對吳湖帆先生,并不僅僅是書畫家或鑒定家,他有著濃重的家國情懷,對他要從士大夫與文化傳承者的角度去理解,上海近幾年舉辦過吳湖帆先生的一些展覽,這主要緣自上海博物館前幾年舉辦的吳湖帆書畫鑒藏展的影響,而之前其實很少。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收藏有那么多吳湖帆的文獻與名跡,相比較北京畫院之于齊白石,這些年雖然對于吳湖帆的發掘整理與呈現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是有點愧對吳湖帆先生,尤其是上海近幾年提出的三個文化名片,‘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吳湖帆先生都是真正的代表。吳湖帆先生有著極強的文化自信,堅守中國文化的正脈,從這些角度看,吳湖帆先生是真正的‘上海文化名片’。

吳湖帆作于1929年的《梅景書屋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景書屋師生合影

《梅景書屋書畫目》

湯哲明表示,吳湖帆確實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代表了三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上海畫壇一代領袖,“上海畫壇出了三代領袖,第一代是任伯年,第二代是吳昌碩,第三代是吳湖帆。但吳湖帆沒有吳昌碩的名頭,他在如日中天的時候,上海輻射全國的畫壇地位失去了。所以外地做美術史研究的學者,一說海派,就是兩個人,一個是任伯年,一個是吳昌碩。”

文匯報社創意策劃總監、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表示,吳湖帆今天備受關注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一流的傳統中國書畫技巧,而是有著更廣泛的文化上緣由。張立行說,他曾與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他本身也擅長繪事)做過一次長談,范敬宜“最為佩服吳湖帆”,認為吳湖帆以“書、畫、詩、詞馳譽”,不愧海上畫壇“祭酒”。他曾經還專門寫過兩篇散文《大師與小卒》、《藝壇勿忘吳湖帆》,記敘了他當年與吳湖帆的交往,呼吁應該全面認識吳湖帆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博導、中國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胡曉明談到,“中國藝術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文獻比較多,呈現的不單是繪畫,還有畫家周邊的朋友圈、他的收藏、他的活動。目前整個藝術展覽的趨勢,是特別注重文獻。有了文獻,就有了文脈,看得到社會文化的脈絡。”

吳湖帆原始手稿

吳湖帆和夫人潘靜淑

吳湖帆懷抱著3歲的元京,身旁是他的兩個姐姐及另兩個孫兒

上海文史館副館長、文史專家沈飛德,謝稚柳之子謝定琨,上海嘉禾拍賣總經理董勇等或從文獻的角度談及吳湖帆手稿的史料和學術價值,或結合親身經歷追憶吳湖帆其人其事。

此次研討會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宏才主持,他說:“吳湖帆先生是一個承擔著家族文化責任,有著社會文化使命的文化偉人,通過他的手跡可以聞到墨香,感受到中國文脈的跳動。他有世家大族高貴的基因,更有有士大夫獨有的情操,特定社會賦予他的使命和責任。正是由于這個基因,有這個基礎,確定了吳湖帆先生的文化根基和使命,使得他在自己的書畫與文化探索中一直在堅持與堅守一種正脈,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對當下意義尤大。”

    责任编辑:錢雪兒
    校对:張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拉斯维加斯娱乐| 百家乐官网1个人| 太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赌场| 15人百家乐官网桌| 保时捷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dknmwd| 百家乐21点| 百家乐官网规则以及玩法| 优博在线娱乐城| 致胜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定位胆技巧| 百家乐官网庄闲| tag博彩业| 太阳城线上娱乐城| 百家乐787| 先锋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真人百家乐官网出售| 博九| 百家乐平一直压庄| 网上百家乐正规代理| 在线百家乐大家赢| 百家乐官网合作| 荷规则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投注综合分析法| 百家乐官网游戏看路| 大发888娱乐厂场| 旧金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淘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天天乐娱乐场| 天天百家乐官网游戏| 赌场风云国语| 稳赢至尊| 六合彩开奖时间|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ypu rd| 百家乐和局投注法| 奔驰百家乐可信吗| 百家乐怎么才会赢| 澳门百家乐洗码提成查询| 百家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