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下“Q3手機出貨量”季軍的小米,卻難逃“性價比”怪圈?

文 | 港股研究社
作者 | 高卉卉
雙十一狂歡節早已落下帷幕,但回頭來看,今年的小米手機似乎有故事要說。
數據顯示,截至雙十一當日零點三十分,5G手機、游戲手機均迎來突破性增長,華為、小米、Apple、榮耀、realme等手機品牌銷量與成交額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攀升。作為國產手機中的一員,小米手機前5分鐘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
事實上,小米手機銷量的增長并非毫無根據。據悉,今年雙11小米在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小米有品、天貓、京東、蘇寧等平臺發放10億補貼,囊括電視領銜的大家電、筆記本及AIoT,廣泛覆蓋小米旗下各大品類。可見,在投入上面,小米也下了狠功夫。
相比這些銷售數據的表現,小米那兩日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并不是那么令人滿意。
在經過近期股價連續幾天的飆升之后,小米也未能逃脫11月10日港股科技股集體下跌的旋渦,當日小米以4.31%的跌幅收盤,次日港股收盤,股價續跌8.18%。

從小米今年的股價走勢來看,也依然處在了港股超千億市值企業漲幅排行榜上的不錯位置,年內漲幅達132%。這樣看來,小米今年在資本市場上的走勢依然還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在拿下“三季度全球出貨量第三以及雙十一出色銷量表現”等利好表現的映射下,小米手機是否真如市場所說的“正在崛起”?
或難穩居“第三”位置
據IDC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廠商出貨量的排行榜中,小米成功擠下蘋果登上季軍寶座。具體來看,三星、華為、小米分別以8040萬、5190萬、465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前三,市占率分別為22.7%、14.7%、13.1%。
事實上,小米對于這個“第三”是既熟悉又陌生,早在2014年Q3小米就曾殺進前三,但好景不長,次年,小米遭遇滑鐵盧。如今再次回歸這一位置,小米花費了近6年的時間。僅看小米今年三季度的這一表現,能夠沖進前三還是有其自身的優勢所在,但后續能否穩住這一位置,市場仍然較為擔憂。
在創始人雷軍看來,小米手機出貨量重返前三主要歸結于“技術”。本月初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核心是技術立業,我們會繼續死磕硬核科技”,并表示明年會繼續擴招5000名工程師。
但市場大部分的觀點卻認為是乘上了華為丟失相應市場份額的東風。據Canalys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在歐洲手機市場份額大跌31%,僅剩14%位列第四。而同期小米卻以91%的同比增速在歐洲市場拿下19%的市場份額。
但三星、蘋果等國外品牌也早已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樹立了影響力。三季度,三星以34%的市場份額穩占歐洲市場第一、蘋果則為19%。
此外,國內的OPPO也加快了出海速度,期內在歐洲市場上的增速為396%,西班牙市場上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456%。在國內外一眾品牌的圍攻之下,小米能否在海外市場持續實現突破還待于市場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據新浪科技消息顯示,繼英特爾、AMD、三星顯示等5家廠商獲準供貨華為之后,如今微軟也獲批繼續為華為提供windows系統的支持。近期,高通和華為宣布在專利方面和解,專利和解也被市場解讀為芯片銷售的開始。
那么,受這一環境的影響,未來華為很有可能在歐洲等國際市場上實現手機出貨量上有所提升。于小米而言,能否繼續領先蘋果的不確定性因素也變得多了起來。
手機難逃“性價比”怪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機、IoT 及生活消費品和互聯網服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9.52億元、282.37億元和118.08億元,毛利潤分別為 47.43億元、34.79億元和69.32億元。
從營收上來看,智能手機依然承擔了小米的主要營收來源,但在毛利率上卻并不占優。在智能手機進入存量時代的當下,各大手機廠商已經進入“貼身肉搏”的狀態,小米的手機業務無疑面臨著多重壓力。縱觀小米這些年的營收增速已經在放緩,智能手機的營收增速同樣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17-2020年6月末,小米營業收入分別為1146.25億元、1749.15億元、2058.39億元和1032.40億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小米全平臺143億的銷售成績讓其成為今年雙十一大戰的超大贏家,做出主要貢獻的依然是手機業務,但手機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中低端市場。
但據IDC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低端手機的市場份額正在縮小,中、高端機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放大。那么,低端手機的市場份額縮小意味著,曾經以“性價比”馳騁天下的小米,面臨的精準客戶群體在逐漸變小。
而中、高端市場卻是小米較為薄弱的地方,雖有進軍高端市場,但以目前的發展狀態來看,似乎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改善。比如,小米10系列是其2019年上半年公布的高端旗艦機,也是小米首款打進高端環境趨勢的重磅機型,對于目前的缺貨狀態,有觀點認為是其市場銷量太猛。
但根據第三方平臺的數據來看,小米的高端化任重而道遠。
據IDC公布的上半年關于中國手機市場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銷量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國內600美元以上的手機總銷量為2350萬臺,其中華為以44.1%的份額排名第一,蘋果以44%的份額排名第二,小米僅以4%的份額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額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額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額為2.9%。

雖然2020年小米在拼命的往高端市場擠并開始自研芯片,但在華為、蘋果等品牌已經俘獲消費者不少芳心的背景下,搶占更多的高端市場份額顯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結語
近年來,小米也在尋求智能手機以外的新增長引擎,去年積極推進手機+AIoT雙戰略,并計劃投入500億元加碼AIoT業務發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臺的已連接設備數達到2.71億臺,同比增長38.3%。那么,隨著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未來小米在這一領域還是具備了不錯的想象空間。
不過,目前阿里、華為、騰訊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也悉數入局,在這些本身已經具備了自身生態優勢且不缺錢的對手圍攻下,如何在未來的市場里搶得更多的蛋糕,仍然值得小米進一步思考。此外,目前來看,5G物聯網時代仍處于市場早期階段,物聯網下游應用整體市場的滲透率并不高。這也意味著,短時期內,這一業務或難以給小米帶來更大的營收突破。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公眾號:gang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港股,對港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原標題:《【科技股見解】拿下“Q3手機出貨量”季軍的小米,卻難逃“性價比”怪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